市委三届四次全会指出:“走民生为本的循环发展之路,建设美丽富裕新安康,围绕‘一山一湖一城\’核心景区,做大做强秦岭森林、巴山生态、汉水风情、田园乡村游四大特色板块,促进旅游业与文化体育产业、现代农业以及家庭手工业、庭院经济的深度融合,推动生态旅游业向综合型产业、知名旅游目的地、养生基地和山水休闲度假地转型发展。”在这一发展战略指引下,2013年3月,按照市委、市政府“坚持生态发展理念、整合区域优势资源、实现集中集约发展”的要求,安康瀛湖生态旅游区应运而生,安康瀛湖生态旅游区党工委、管委会挂牌成立,作为市委、市政府派出机构负责对瀛湖、香溪洞景区和瀛湖、流水、吉河三镇区域内景区景点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建设、统一管理”。至此,瀛湖生态旅游转型发展、二次创业站在引领全市旅游产业发展战略高度、全力打造安康生态旅游发展引擎和核心增长极的全新目标框架下,拉开了新的帷幕。
站在新起点描绘新蓝图
站在新的起点,旅游区党工委、管委会审时度势,认真研究新形势下旅游发展新格局、新目标、新要求,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工作思路和“湖城一体”发展目标,努力克服体制机制性障碍,紧紧围绕打基础、促开发的阶段工作目标,以整合资源、搭建平台为突破,坚持规划引领、推进融合发展、改善基础设施、强化服务管理,实现了各项工作的良好开局,取得阶段性建设成果,为瀛湖旅游业转型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改革创新、确立主体,夯实发展基础。实现新体制运行下的统一管理,必须创新管理方式和手段。党工委、管委会成立后,按照小政府大服务的要求,围绕精干高效、平稳过渡的原则,相继组建成立了党政综合办公室、规划建设、旅游管理、国土管理、综合执法、海事渔政等工作部门和管理机构,积极探索建立市、区、镇协同管理工作机制,创新管理方式和融合机制,顺利完成原瀛湖管理局、香溪洞管理局干部职工的全员划转安置,整合旅游资源和经营主体,组建成立了瀛湖旅游投资公司,实行政企分开、市场化运作,通过建立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形成了精干高效、分工协作的工作格局。
全域谋划、整体推进,统一规划布局。按照大生态、大瀛湖、大旅游发展格局和“整建制谋划、区域化布局、组团式开发”的要求,围绕区域生态底线、政策红线、民生天线、产业轴线“四线合一”和“湖城一体”战略布局,先后组织开展了《安康瀛湖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安康瀛湖文化旅游项目总体规划》及重点项目修建性规划、重点区域控制性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及核心区旅游扶贫示范村规划等十三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完成了旅游区“十三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和“十三五”重点项目策划包装及项目编制工作;组织对瀛湖文化旅游景区三大入口、三大组团、六大重点项目及修建性规划进行了深化完善。目前,《安康瀛湖生态旅游区总体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定批准实施,旅游文化景区项目规划也已经省政府批准实施,为旅游区实施科学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和保障,也为瀛湖转型发展、二次创业指明了方向。
整合资源、统一运营,实现统一管理。先后对翠屏岛、金螺岛、计生三结合基地、翠屏停车场、火石岩货运码头等经营性资产进行整合回购,完成了瀛湖景区范围内国有经营性资产评估、审计产权划转等工作,为全面推进瀛湖文化旅游景区项目落地实施奠定了基础。按照“三个宁可”的要求,与市规划、国土、住建、环保和汉滨区政府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瀛湖生态旅游区资源保护工作的通告》,建立了市区联动机制,集中开展了“铁拳执法行动”,对核心区域内土地流转、滥占乱建、航运网箱、环境卫生等问题进行综合整治,切实维护旅游资源的完整性。通过有效制止滥占乱建、违规圈地、破坏环境等违法行为,景区资源、库区生态和汉江水质得到了有效保护。
抢抓机遇、强强联手,推进市场化运作。坚持大招商、招大商的原则,按照优质资源与优势资本相结合的要求,抢抓陕西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积极争取将安康瀛湖文化旅游景区作为全省唯一一个以生态旅游为主题的重大文化产业项目,纳入省政府发展重点,以陕西文化投资集团公司作为项目建设主体,与安康市政府共同开发建设瀛湖文化旅游景区。2014年11月,市政府与陕西文化投资集团公司成功联姻,共同注资1亿元组建成立了陕西文投安康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由此实现了统一运营管理平台的搭建。
改善条件、强化宣传,不断提升对外形象。两年多来,累计完成投资1.53亿元,相继组织实施了金螺岛和翠屏岛提升改造工程、翠屏景区道路改造提升工程、大坝码头生态停车场建设项目、火石岩生态景观码头建设工程、瀛湖水上运动中心项目及货运码头改建项目,研发投入画舫式游船和新型快艇,有效改善了景区基础设施条件;按照“一季一主题、一月一活动”的要求,持续组织开展了“瀛湖春来早清明品茶会”、“瀛湖枇杷采摘季”、“秦巴明珠——大美瀛湖书画摄影作品展”、“瀛湖金秋河鲜美食季”、“瀛湖垂钓大赛”等系列主题宣传活动;充分发挥瀛湖旅游信息网和微信平台的网络宣传作用,通过省市高速、干道大型广告牌和《陕西旅游》等专业媒体的持续宣传,旅游区对外影响力和市场美誉度明显提升,旅游接待持续向好,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每年以15%以上速度递增。截至2015年12月底,旅游区接待游客151.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5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和38%。
抢抓新机遇
聚力新发展
“十三五”是瀛湖旅游区实施转型发展、实现全面突破的关键时期,瀛湖生态旅游区将遵循生态、和谐、绿色、全面、可持续发展理念,坚持走民生为本的旅游产业发展之路,围绕大生态、大瀛湖、大旅游发展格局和“湖城一体”战略布局,以建设生态环境优美、旅游产业聚集、田园新城引领、统筹城乡一体的国家生态涵养旅游发展示范区为目标,统筹实施可持续发展、统筹发展、核心突破、湖城一体、水岸一体五大战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着力构建核心资源高效利用、主体功能定位清晰、产业集群集约发展、旅游经济互补互促的旅游发展格局,打造西北地区最具吸引力的生态旅游核心目的地,带动区域实现综合协调可持续发展。
实施核心突破。以瀛湖旅游文化景区开发建设为龙头,全力培育生态旅游区核心竞争力,围绕三大入口、三大板块,突出六大项目,完善提升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全面推行景区标准化管理,建成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级生态涵养旅游发展示范区,通过核心项目引领,带动区域相关产业和配套产业协同发展。
推进统筹发展。坚持旅游主导、城乡统筹、区域联动、多业融合、全域发展的思路,充分发挥旅游业作为综合性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龙头拉动力、融合力及催化集成的作用,转变发展方式,提升统筹能力,加速建设旅游小镇、旅游社区、旅游新村,全面提升基础设施配套。按照“旅游+”理念,积极促进文旅、农旅、工旅、商旅、城旅、生态体验游、休闲度假游、养生养老游等各业态融合发展,实现区域以生态环境为基础,以旅游业为主导的多业态、多产业协同发展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促进区域融合。不断深化改革,切实加强协调沟通,在整合市、区、镇管理力量的基础上,落实管委会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建立健全区、镇、村重点项目建设土地征收利用、拆迁安置、资源管控等工作协调共管机制,完善土地统征、规划管理、项目审批、综合执法等工作程序,破除管理障碍,堵塞管理漏洞,统筹推进区域资源管控、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等一体化进程。
强化资源管控。进一步健全完善市、区、镇共建共管机制,深入开展旅游区资源综合整治工作,严厉打击核心区域和沿线非法土地流转、滥占乱建等违法违规行为,积极探索核心区网箱养殖退养机制,推进生态养殖业全面转型升级。
加快项目建设。按照“培育核心、区域联动、多业融合、全域发展”的总体原则,紧扣中省投资方向和重点,全力推进瀛湖文化旅游景区建设。计划投资20.9亿元,实施瀛湖大坝旅游服务区、银汉翠屏旅游服务区、流水旅游综合服务区、S302省道火石岩至清泉村段道路建设,改善基础设施面貌;实施富硒茶谷、清泉原乡、流水汉广文苑自驾车营地、农业休闲体验园和生态休闲养生康体等项目建设,开发乡村旅游、休闲度假、民俗文化、风情小镇,提高旅游质量和品味,实现多业融合发展,提升以旅游产业为主导的区域核心竞争力。
“十三五”发展建设的号角已经吹响,瀛湖转型跨越发展也将进入关键时期,瀛湖生态旅游区将紧紧围绕国家主体功能区试点示范和生态安康建设的目标,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突出核心生态产品培育,切实发挥引擎作用,舞动好全市旅游产业龙头,为建设美丽富裕新安康做出更大、更积极的贡献。
陕文投安康文化旅游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的揭牌,标志着瀛湖大旅游发展进入一个崭新时期。 市政府与陕文投签署瀛湖产业基地合作开发协议,加快了安康文化旅游提质升级。 2013年3月31日,安康瀛湖生态旅游区正式挂牌成立,开创了陕西省自然景区管理体制创新的先河。 清泉原乡乡土度假区规划图。 富硒茶谷规划图。
坚持“湖城一体”
努力建设国家生态涵养旅游示范区 翠屏游客服务区规划图。
新闻推荐
(上接一版)高交警力严重不足,所以“事故发生后果严重,生命和财产损失往往较大”。面对这些难题,该队没有懈怠,而是主动出击,经过几年调研探究,于2013年创新推出“122”路警联合执勤执法模式,即:“1辆路警...
安康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康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