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不缺水,安康有好水,安康的水见得了大世面——这是外界对安康水资源的基本印象。无论是南水北调,还是引汉济渭,安康人都为这一江清流引以为豪,也让北方的城市饮水思源问安康。另一方面,尽管安康地处水资源富集区,水资源总量占全省的24.1%,全市总体上水资源丰沛,但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群众居住分散,工程性缺水依然突出,部分群众的饮水问题仍未能得到完全解决,群众望水、需水、盼水心情仍然迫切。
市委市政府将建好、管好、用好农村饮水工程作为惠民利民便民的生动实践。一项融入了高层的决策、水利人的心血和智慧的民心工程正伴着滴滴清流滋润万千农家。清流识得农家路,民心升腾水利情。过去5年,在水利部门的努力下,过10亿的资金流向农村饮水工程,逾百万的农村人口喜迎清流入户,农村饮水安全已成为民生水利的头等大事。
在水一方,5年建成饮水工程2000余处
2015年12月30日早晨,汉滨区吉河镇水磨湾被大雾裹得严实,就势建在湾里的吉河水厂总是镇上醒得最早的地方。见到厂外有车停放,厂长赵正胜警惕地从值班室疾步走出,见是熟人,他紧了紧身上的大衣和善一笑。
说是水厂,更像一个小别墅。院子里的绿化很有层次,桂花树叶被雾气浸湿后更显苍翠,密植在桂花树周围的丁香和红叶石楠错落有致,高过两米的铁丝网绕院子围了一周,像一双大手捧起半山腰这个精致的建筑。一口直径7米的圆形清水池池盖嵌在绿草坪中,山风吹过,露出干净的浅灰。
厂房北侧的生物观察室里,硕大的玻璃鱼缸内几尾小金鱼游弋在水中。“水有没有问题,鱼先知道。”汉滨区农村供水工程管理站吉河分站站长刘全政道出很有哲理的一句话。在这个10多平方米的观察室内,赵正胜除了借助鱼的活动直观判断水质外,还靠着柜子里的化学试剂和设备,完成包括水质色度、浑浊度、PH值、余氯等在内的6项基本检查。最重要的是一台电脑视频监控,对院外、院周、清水池等关键部位实时动态监控,成为覆盖整个厂区的智能化“天眼”。
距水厂垂直距离500多米的吉河河畔,在一块并不起眼的空地上,一个直径略小的水池同样被铁丝网围着。刘全政告诉记者,这是备用井,一旦水质污染,依据事先制定好的紧急预案,关闭位于吉河镇水田河的取水口,启用备用井抽水,确保附近百姓不仅有水吃,而且吃得安全。
“水厂的水好,吃着干净!”赵正胜忙里偷闲不忘插播一段“广告”。很快,他的话在吉河坝李在康家里得到证实,“以前吃的水水垢大不说,到了夏季还经常停水,现在总算能吃一口干净水了,心里当然踏实嘛!”
日供水能力达200多吨的吉河水厂,供水面积3平方公里,可满足集镇356户居民、集镇中小学及驻镇单位5000多人的饮水。像这样的集中供水工程,“十二五”期间,安康市水利部门建设了2023处,累计完成投资10.05亿元,172万人从中受益。
在饮水工程建设规划布局上,市水利局要求要遵循三个原则:能大不小,能连不单,确保供水辐射面和覆盖面;满足社会需求,将农村供水作为一项惠民利民和便民的基础性工程,“十二五”期间,为陕南避灾扶贫搬迁(下转二版)
记者 吴昌勇
新闻推荐
中央提出“十三五”要加快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这是农村发展的方向,是目标,是现实选择,更是着力点。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眼光来观照安康的农村产业发展,视野开阔,希望重大,足以预期。关庙镇在中...
安康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康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