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水青山秀安康□ 胡黎明陈德模∕题图
文明,依水而生,经济,傍水而行。每一处文明的起源,都能听到水的声音,每一座城市的繁荣,都离不开水的环绕。谈到安康美,很自然的就想到汉江,想到青山抱绿水、碧水绕青山,不是江南、胜似江南的安康风光。
到过安康的人,都说安康美;安康美,一切都源于水。
源于秦岭的汉江一路奔腾,携逶迤的秦岭秀色,途经安康最终融入长江的澎湃。汉江是“南水北调”工程的源头,多少年来,安康人以山兴林、以林涵水,使一江清澈碧绿的水蜿蜒向东。安康境内354公里丰富的水资源,似一条玉带流转安康人民不息的青春与活力。水是财富,汉江沐浴着二十一世纪西部开发的春风,水利工程就像是春雨,像是水的颂歌,汇成安康的绿色,流出安康的秀色和繁荣。
这是一条生命之江、活力之江、文化之江。她用永不停歇的精神,滋养着安康大地的丰饶和俊秀,孕育着绵长的历史文化和城市脉动,也哺育着世世代代的秦巴儿女。江水是小城安康水利工程的命脉,火石岩电站,旬阳电站,储进的是源源不断的光明、财富,流出的是碧波,是两岸的奇花异草、山林美景,是蓝天碧水、绿茵如织的诗句。西北最大的人工湖——瀛湖,连着美不胜收的湖光山色。游秦巴汉水、观龙舟竞渡、去岚河漂流、逛南宫山、捕捉神河源、千家坪山水的诗意,这一切,多么像是一条沿汉江旅行的鱼,在碧水的怀抱里,快乐遨游。
回望汉江的变迁,一条大河的生态文明向我们走近,如同安康发展铿锵的步履。这是安康治水人的坚定决心,是环保工作者多年追求的梦想,也是安康儿女一份共同的责任和使命。
生于安康,长于巴山,到汉江边散步、晒太阳,欣赏清丽的江水,是一种时尚。生活在秦巴山地,清亮的汉江水和热爱生活的安康人有着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愫。然而,水源被污染,身为黄姜厂、造纸厂的纳税人,一次次被人们“请”上了法庭;洪水无情,在夏季,凶猛的汉江水,如同一根刺,插在安康的胸口,痛在人民的心上。1983年的洪水,一度淹没小城的痛楚,至今难忘。
不忍,与清亮的河水再见;不忍,大水冲走亲人的痛苦。痛定思痛,一场洗涤伤痕、再现清澈的治源治污行动很久前就开始了。
还水“清白、平静”,是安康治水工作者的信念,也是治水工作者的荣耀。
小河治理,沿河、沿沟治水人在行动,整齐的护水岸,让多少条河流回归本色;退耕还林,响应国家政策,在坡地种上树、种上草,使多少亩土地长成林海;挖水窖、养鱼儿,使多少片林园得到灌溉。十多年来,每一项惠民政策,都是汉江美丽的根源。就像治污水,停办造纸厂,切断污水之源一样,都是汉江美丽的因子。
如今,源头活水从每座山、每个村庄出发,背负使命与责任的小支流,又重返清亮的颜色。伫立江畔凭栏远望,或沿江怡然散步,江风徐来,碧波荡漾,温婉流淌。水质的改善,令各种鱼类、鸟类纷纷回归栖息繁衍。一江碧水、水鸟翔集、江鱼欢游……
汉江,你是诗意的河流,携着秦风,衔着楚韵,缓缓流过安康;汉江,你是水利人的河流,沿着治水政策,顺着治水理念,载着治水的信仰,缓缓流过安康;汉江,你是承载着安康人民希望的河流,你的美丽,就是水利工作者的幸福,安康人民的快乐。
优秀美文暨绘画大赛
纪念世界水日·中国水周
优秀美文暨绘画大赛
安康日报社 汉滨区水利局
新闻推荐
旧事近日,在汉滨区张滩镇徐庄村76岁老人徐家宝家里,记者看到了他保管多年、已落满灰尘的一部由上海市美术工厂生产的“向阳”牌老照相机,还有照相用的补光灯、裁片刀、冲洗药水等。徐大爷说:“这是伴...
安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康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