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丕
做媒体的,尤其是传统媒体,始终有一种焦虑:站在悬崖边上,凝望着深渊。对自身的局限和对未知的担忧,让焦虑在内心发芽。
近两年来,安康新兴的自媒体蓬勃发展,个人公众号也如雨后朵朵盛开的梨花,清新接地气。其中有两个公众号做得有意思:一个以照片和文字表达对安康城市的依恋,它叫“安康土著”;一个以手绘风格表现美食的魅力,它叫“米西的安康”。
“三十而立后,眼前的老安康从触手可及渐渐变成回忆。喜欢闲暇游走在老城、新城的道道巷巷,看着留存儿时记忆的老墙、旧街、老房子,自己也从喧嚣的混凝土街区隐藏在温暖的历史中。”80后的“安康土著”属于接受新鲜事物最早的一代,他的生活轨迹和时代急速发展同步。从相机到网络,“安康土著”对安康城市的探寻也从个人的欣赏,逐渐变成寻找同好者和宣传安康。
作为年轻一代的“米西的安康”,更愿意用一种准确好玩的方式来宣传家乡。他选择了手绘,通过动漫形象将安康人耳熟能详的吃食介绍给来这里旅游的人。他说:“《米西的安康》作为一个新兴的自媒体,它的定位是用一种全新的方式来表现和宣传,这样信息更加有趣,更符合移动媒体信息接受者的口味。”
新媒体不遗余力地宣传安康,也是传播方式的改变和沉淀。以前打开网络,家乡的形象往往是在标题党和负面新闻里出现,这样的宣传只会让人泄气,进而对安康视而不见。现在更多的年轻人愿意把目光关注到有意义的事情上来,做点自己喜欢的事,其实就是对一个城市最大的爱。
“安康土著”说,做公众号不图名不为利,只为记录、传播安康的传统文化,让本地的安康人能重视一些传统的保存和延续,让外地的安康人能更加热爱安康。他用照片和文字记录下每一分钟的流逝,从安康人的舌尖开始,记录传统,记录历史,记录传承。受他的影响,被他圈了粉的人晚上行走在大街小巷,搜寻每一个传统的小吃。
“米西的安康”认为,安康的“美”是丰富多样的,宣传的方式要有所突破。社会处在信息爆炸的节点,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所以需要找一种能让大众接受的方式来宣传安康。
新媒体的强势,是传统媒体焦虑的刺激之一。改变自身、放下身段、融合创新,这些是传统媒体走出传播困境的抉择。对于未来,没有标准答案。以不变应万变,在社会新闻传播激变的时代,积累和提升转型所需要的原始积累,保持随时转身的能力,才是传统媒体需要做的。
在信息内容的生产上,传统媒体能借助新媒体的平台,对所有采编的信息内容进行统一调度,按照不同媒体的特点和需要进行“新闻生产”,打造媒体融合,使传统媒体逐步扩展到新闻网站、APP终端等。多一点坚持和自信,传统媒体就会把焦虑消化掉。因为传统媒体内容的强大吸引力能形成范围更大、数量更多的受众群体,这仍然是赢得受众的法宝,也是扩大影响力,打造公信力最有效的途径。
对此,“安康土著”和“米西的安康”也认同。他们认为,个人公众号与传统媒体相比,优势在于灵活取材和自由刊发,不受约束限制,文章内容全凭公众评判,而传统媒体新闻内容的丰富性和深度,是值得研究和学习的。
其实,安康本土传统媒体也在悄然发生转变,在保有传统媒体优良基因的基础上,也在尝试各种形式的新媒体和微信公众号,这一切都是为了更好地宣传安康。
新闻推荐
——残疾美发师陈小冬的创业故事
安康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康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