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闻 旬阳新闻 镇坪新闻 平利新闻 岚皋新闻 紫阳新闻 宁陕新闻 石泉新闻 汉阴新闻 白河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安康市 > 安康新闻 > 正文

深水区里的制度突围 ——从市中心医院看安康市公立医院编制人事制度改革

来源:科教周刊 2016-09-29 00:00   https://www.yybnet.net/
[摘要]——从市中心医院看我市公立医院编制人事制度改革

□ 记者 陈曦

今年前三季度,医改已经多次被列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议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16年度第二季度新闻发布会向公众传达的重要信息——研究制定公立医院不纳入编制管理后的人事管理衔接办法,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似乎印证了媒体和专家的观察——2016年,新医改的攻坚之年。

医改到了啃硬骨头的攻坚期,而公立医院的编制人事制度正是一块最硬的骨头。当外界为公立医院取消编制而一片沸腾的时候,安康医务人员还算笃定,因为类似的改革在安康已经启动一年多,他们早已尝到了改革的红利。

安康市编制、人社、卫计三部门从2015年起,在市级公立医院推行人事编制备案制度,打破编制壁垒,破除用人双轨制,解决了长期困扰公立医院的人事编制、人员聘用、职称核定等制约因素。这意味着安康在医改的基础和关键环节,已经走在了全省前列。

编制:褪去光环的统计数字

1999年,市中心医院新盖了内科大楼,医院规模进一步扩大。当年编制管理部门核定该院编制数量为525个,除了非典时期因成立市第三医院新增了50个编制外,这么多年该院的编制数量从来没有变过。

随着医院职能的不断扩展和医疗业务的快速增长,编制数量早已捉襟见肘,医院不得不大量聘用编外人员。事实上,市中心医院实际用人已达2100余人,除了575个编制内人员,其他职工的身份都是人事代理和合同用工。

其实,这已是公立医院的普遍现象。市卫计局曾对市级公立医院的用人规模和人员结构进行调查,发现编内人员只占到医院实际用人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收入分配、福利待遇、职称晋升、个人养老等方面的双轨制,使人事代理及临聘人员缺乏归属感,在个人事业发展上更是忧心忡忡。单一审批制的编制管理模式和全方位的过程监管,也使医院在引进、调配、管理人才方面难有腾挪的余地,严重制约着公立医院的改革和发展。

这些问题不解决,医改便难以深入。2014年初,安康市卫计、编制、人社三部门成立联合调研组,到市、县公立医院对各医院门诊量、住院患者量、实际开放的床位数量等基础数据进行了摸底,并召集医院领导、专家学者、临床业务人员开展多次讨论论证。历经9个月的反复磋商,最终达成了在公立医院实行人事编制备案管理的共识。

2015年3月,《安康市市本级公立医院编制人事制度改革工作试点方案》出台,标志着“总额控制、动态调整、编制备案、用人自主”的人事编制备案管理制度开始落地。

这项改革淡化了编制的刚性作用。原有编制只作为编制部门统计上报的基数,不再作为财政拨款和医院用人依据。各级政府结合各类公立医院在医改中的定位,按实际需求核定医院床位数量,再按床位比例核定医院用人总额。医院在核准的用人规模内,推行全员聘用制,择优聘用工作人员。所有聘用人员在编制部门办理实名备案手续,建立专门管理台账。

据市中心医院人事科科长李密介绍,今年2月编制、人社、卫计三部门下达了市直医院用人总规模,核定该院床位1650张,按照床位数与人员1:1.5的比例,用人规模控制在2475人以内。该院已经将现有人员逐一登记造册,在相关部门进行了实名备案。

医生:解开“身份”的枷锁

从575个编制到2475人的编制备案规模,长期从事人事工作的李密明白数字背后蕴藏着多大的能量。她说:“以前医院三种人员三种管理模式,现在三种人员之间的身份壁垒被打破了。只要在总规模以内用人,都能得到政府的承认。医务人员没有必要过多操心自己的身份问题,只要把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提高,就有相应的发展空间。”

李密记得最早的时候,在职称晋升、社会保障方面相关部门只认编制内的人,2002年医院实行人事代理后,不同身份的人晋升职称的路径各不相同。人事代理制度推行较晚,高级职称的空岗也就比较多,但编制内的高级职称岗位却极度紧张,两块加起来看似饼子大,但一边吃不完,一边吃不饱。

职称晋升通道不畅,很难留住高层次人才。所以每年职称晋升时节,市中心医院都要向相关部门打报告,甚至向市政府请求解决医院在高级职称晋升方面的特殊困难。但从去年实行人事编制备案管理后,按照2475人的规模核定高中初职称岗位,李密再也不用面对如此复杂的局面。凡是符合条件的人员,晋升职称可谓是一路绿灯。

“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晋升是其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事情,这既是对他专业能力的认同,也是干事创业的一个平台。过去由于受到身份限制,很多优秀人才晋升正高、副高,甚至晋升主治医生的时候,会遇到一些瓶颈。现在医院专业技术职称空缺的岗位相对比较充足,所谓待遇留人、事业留人,编制备案管理构建了一个干事业的平台,便于我们留住人才。”市中心医院院长茹甫毅说。

目前,编制、人社、卫计三部门联合成立的人员备案核查组,对每家市级公立医院的每名职工都进行了详细的核查,三个部门和医院各建立了一本台账。市卫计局政办科副科长王丹说:“台账建立后,所有备案人员都能顺利进入社会保障系统,人社部门也将审核每名职工的工资,所有职工以后都可以正常调整档案工资。通过一环套一环的改革推进,以前编内编外人员在人事管理、岗位聘用、工资福利、社会保障、职称晋升、个人考核、发展平台等方面存在的差别将会彻底消除。”

医院:用自己想用的人

这场人事编制制度改革,不但让每位医务人员尝到了甜头,更重要的是赋予了医院用人自主权,建立了更加灵活更加符合医疗规律的用人制度。

市中心医院去年引进8个硕士,今年又有15个硕士即将入职。王坤就是该院去年引进的8名硕士之一,当时他参加了市中心医院组织的笔试面试,考试内容都是专业知识。几乎在入职的同时,就进行了编制备案,以后基本不用操心职称晋升问题,他说如此的专业和便捷,在很多地方都是难以实现的。

王坤所感受到的便捷正是由人事编制备案管理带来的。改革前,人员的进编、下编、编制变更等流程固定,医院公开招聘工作人员、人才引进和人员调配需经编制、人社部门实行事前、事中、事后全程审批,办理相关手续时,流程复杂繁琐,审批周期长,往往出现需要的人才引不进、引进的人才用不上的情况。而现在人才的引进由医院提出计划,经编制、人社、卫计部门审核后,由医院自主进行招聘。

同时,医院内部临床科室及其领导职数设置与使用,编制部门不再审批,医院之间的人事调动由卫计部门办理相关手续即可。这无疑减弱了对临床业务科室发展的行政干预,简化了行政审批手续。

“实行人事编制备案管理后,我们的用人机制更加灵便,医院可以根据科室设置和专业技术岗位的需求,适时调剂内部人员配置,也可以适时引进专业技术人才。”茹甫毅说。

除了引进人才的方便,人事编制备案管理所推行的全员聘用合同制,将改变人员管理上能进难出、能上难下的局面,为医院带来良性的激励机制。凡在聘期内出现差错事故、违规违纪行为、医德医风较差、年度考核不合格等情况的,医院将有权解聘。

虽然安康的这项人事编制改革还在一环扣一环的推进中,一些具体措施仍有待在实践中完善,但它已经获得国家卫计委医改司的高度评价。毫无疑问,这项改革与国家新医改的方向是高度一致的,并为今后的绩效改革、价格改革、服务改革等系列医改措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市中心医院医学放射影像中心已经拥有7名硕士和一名博士,编制备案管理制度为他们构建了很好的干事创业的平台。  【编后】 :

好的制度必须为现实服务,而不是让现实在制度的框架里四处突围苦苦支撑。人社部今年夏天才提出探索取消公立医院的事业编制,而安康早已通过自身努力摆脱了困境。

敢闯敢试敢创新,敢于在困难面前率先开辟新的通道,这样的勇气和智慧,必将为安康市卫生和计生事业发展带来新的春天。而其对各行各业的借鉴和示范意义,才更该引起应有的重视。

新闻推荐

秋冬之交咋防病 肠道呼吸道传染病和手足口病都是预防重点

肠道呼吸道传染病和手足口病都是预防重点

安康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康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上接五版)2016-09-26 00:00
评论:(深水区里的制度突围 ——从市中心医院看安康市公立医院编制人事制度改革)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