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田静 雷蕾 记者 霍强
日前,宁陕县梅子镇党委书记陈华办公室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该镇某村党支部书记余某,在学习县纪委编发的案例剖析后,认识到自己违纪问题,主动向组织交代、上缴资金。“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自己错误的严重性,因此主动向组织承认错误、交代问题。”余某说。
去年以来,宁陕县已有4名干部,像余某一样主动向组织交代问题,37人主动配合县、镇纪委调查工作。该县树立严管就是厚爱、廉政防范在前的理念,把廉政教育作为抵御疾病、预防腐败的“疫苗”,不断增强党风廉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党员干部筑牢廉洁的思想“防腐墙”。
以案释纪 身边事警示身边人
“都是老领导、老同事,看完触动很大,警醒自己走好每一步。”这是宁陕县党员干部阅读《守纪律讲规矩党员干部学习教育读本》的感触。为让警示教育入脑入心,该县编印警示教育本土教材,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2015年,县纪委编印了党员干部警示教育《学习读本》,在阐明纪律和规矩的同时,对本县12起群众身边“四风”和腐败问题典型案件进行曝光和剖析,发放到全县各级党组织和镇、村干部手中,让受教育者形成强烈的贴近类比,已有3名村干部在学习后主动到纪委交代违纪问题。
去年以来,县上共组织97批次2163名干部职工到县上的教育基地接受廉洁教育。县看守所干部警示教育基地是宁陕县新打造的一处教育基地,这里有一套完善的警示教育内容:走廉政长廊、观监所氛围、听囚犯忏悔、感高墙生活,环环相扣的警示教育震撼着参观者的内心。“决不能因腐败而失去了现在的幸福生活”是到此接受教育的党员干部共同的心声。
同时,县上还通报曝光典型案例8起,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134场次、旁听职务犯罪庭审3场,关键节点发送廉政短信5600余条……全方位多样化的警示教育,提醒党员干部警钟长鸣,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以训明规 咬耳扯袖敲警钟
“我们着力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持续推进培训、谈话常态化,通过严明的纪律管住大多数,防止党员干部走向违纪违法深渊。”县纪委主要负责人告诉记者。
宁陕县对党员干部常咬耳、勤扯袖、敲警钟,促使党员干部明纪守规。去年以来,县上邀请省市纪检、检察系统领导专家辅导培训3场次,县委主要领导给科级干部讲廉政党课4场,强化党员领导干部“两个责任”意识。“这种经常性的培训教育很好,通过倾听专家教授的讲座,引导党员干部规范行为,减少犯错误的几率。”宁陕县计生局局长杨春华在参加培训后说。
执纪者必先守纪,县纪委还先后组织纪律审查业务培训3期180余人,开办“纪检讲堂”30余次,安排53名干部参加中、省纪检监察培训机构的纪律审查业务培训。成立巡回宣讲团,结合基层发生的案例,直奔基层进行“算账式”教育宣讲12场,引导涉嫌违纪的党员干部主动交代问题。村级组织集中换届后,举办3期新任村(社)干部培训班,将党纪党规作为“必修科目”,增强警示和震慑作用。
以文化人 坊巷里弄传廉音
利用文化艺术易于传播、易于接受的特点,宁陕县纪委还创新开展廉政文化“上舞台、上大赛、上墙面、上微信、上微博、上网站”活动。去年4月,该县在安康市纪检系统率先开通“清风宁陕”政务微信和微博,向广大党员干部推送党内法规知识、反腐倡廉信息、案例曝光和廉政评论等文章,实现了廉政教育移动化、高频化。自上线以来累计推送微博463条,微信96期421条。同时还升级改版县党风廉政网,同步开通网站手机版和12388手机举报功能。“我现在每天都要关注‘清风宁陕\’微信微博。”县卫生局干部阮绍凯坦言,这也是宁陕许多干部的习惯动作。
同时,县纪委还联合县委宣传部创作编排了乡土气息浓厚、群众喜闻乐见的廉政主题舞蹈、歌曲、情景剧、小品等,参与县上的广场文化公演、欢乐城乡、文化三下乡等活动19场次。本土书法家义写廉政春联、举办廉政书画作品展、“红歌·廉歌”歌咏比赛、廉政建设理论征文、“守纪律、讲规矩”知识竞赛……现在,无处不在的党风廉政教育,无声地影响着宁陕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讲党性、尚清廉、崇实干”的氛围更加浓厚,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新闻推荐
本报讯(关辉)陕西宁陕县政务大厅地税窗口近日迎来了该县享受契税优惠政策第一人张先生,在办理完契税减免手续拿到完税凭证之后,他高兴地说:“新契税优惠政策太好了,一下子优惠了2600元!”原来,张先生在宁...
宁陕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宁陕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