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执法监察现场。
图/文 王健 周婷婷 江波
当第一滴“南水”带着水源区的深情奔腾向北时,旬阳有幸,汉江穿境而过。一段长84公里的清澈水体,滋养着两岸45万儿女。确保一江清水永续北流,是旬阳干群的责任与梦想,使命和担当。
“十二五”以来,旬阳县在安康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市直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始终坚持“生态立县”战略,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特别是2014年以来,该县坚持以汉江水质保护为主线,扎实开展汉江水源地生态环境集中整治活动,不断强化环境执法监管,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巩固提升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创建成果,环境保护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4项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超额完成,汉江干流出境断面水质保持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城乡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企业环保设施投入不断加大,“三废”稳定达标排放,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工作取得了新进展,全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保持平稳向好态势,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结果良好,各项目标任务有效落实,取得明显成效。
污染减排成效显著。全年共组织实施污染减排项目25个,其中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辆650辆,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4项污染物排放量分别较2013年削减2.66%、3.32%、0.32%、10.5%,超额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生态创建扎实推进。段家河、红军等2个省级生态镇创建通过省专家组现场验收;神河、蜀河镇中心学校2个省级绿色文明示范工程单位获省政府表彰命名;构元等8个市级生态镇、棕溪镇王院等8个市级生态村,旬阳中学等2个市级绿色文明示范工程单位获市政府表彰命名。
水质保护持续加力。县委、县政府确定2014年“汉江水源地生态环境集中整治年”,按照“汉江水面无杂物、江河沿岸无垃圾、生活污水不直排、江河长年水清澈”的目标要求,制定了《旬阳县汉江水源地生态环境集中整治年活动实施方案》、《旬阳县汉江水质保护工作实施方案》,集中根治河道“三乱”、工业企业排污治理、河道绿化和景观建设、畜禽养殖业污染整治、水产养殖污染防治、农村生活污染治理、涉水项目审批与管理、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为重点的八大工作任务,一批农村环保问题得到解决,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环境管理规范有序。审批环评报告书(表)20件,登记表62件,开展环保竣工验收5家。争取重金属污染防治项目南沙沟矿区污染综合治理工程资金300万元,兰滩汉江水质自动在线监测站项目资金240万元。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结果为良好,汉江出境断面水质保持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旬河口、坝河口断面水质保持国家地表水Ⅲ类标准,蜀河口断面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城乡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监测能力日益增强。县环境监测站已达到35个监测项目能力,成为全市首家通过计量认证的县级站,并积极开展国家三级站标准化建设,短短两年内迈出认证、扩项、达标三大步,成为陕南地区第一家县级标准化环境监测站。对全县重点企业污染物排放、县城饮用水源地、各镇河流出入境断面开展监视性监测,为环境管理提供了有力数据支撑。
环境监管持续加力。2014年,共组织开展环保专项行动12次,出动执法人员1273人次,检查企业390家次,制发《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书》82份;《限期治理决定书》8份;《责令停产通知书》12份,整改落实环境问题110个,依法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13件,已结案10件,处罚金额27万元,征收排污费380余万元;受理各类环境信访投诉160件,办结率100%。成功应对和处置“1·24”土法炼汞、蜀河电站库区水体异常、垃圾焚烧等媒体舆情和突发环境问题;认真整改关子沟流域采矿废渣乱堆乱倒问题,切实纠正矿产企业存在的环保手续不全、治污设施不到位和运行不正常等问题,全县生态环境状况总体安全。
进入2015年,旬阳县以新《环保法》贯彻实施为契机,充分发挥生态文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紧紧围绕“汉江水质、治污减排、大气防治、监测监管、宣传普及、惩处问责”六大重点,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坚持做到“常规工作抓严管、生态文明抓创建、监测监督全覆盖、环保国策抓普及、执法惩处必严格”,切实抓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转化,持之以恒纠正“四风”,积极适应新常态,主动迎接新挑战,不断开创全县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工作新局面,为建设美丽富裕新旬阳作出更大的努力。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王振勇)“你帮我取钱,省了我20多块车费钱,以往我到镇上信用社取钱,坐不了车,回来脚都走出了泡。”“娃们都在外面打工,我一个人在家,无聊极了,就是想他们,你给我照这张全家福照片,没事我看哈,心...
旬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旬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