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吴昌根
七月似火。当走进旬阳县城周家沟口,就会感到格外地清新凉爽,以前因“臭”出名的周家沟如今干净整洁了,这里成为人们饭后茶余休闲的好地方。周家沟的变化,源于一位独臂环卫工的努力。
他叫王安伦,是一位残疾人,笔者见到他时,他穿着黄马褂,腋窝下夹着扫帚,正在低头扫地,捡拾垃圾。
1972年初中毕业后,王安伦参军入伍。1978年4月,他退伍回到地方。麦黄季节,夜晚用脱粒机打小麦时,由于疲劳过度不小心卷进去一只胳膊。但他凭着顽强地意志,忍受着身体的伤痛,承受着巨大的心里痛苦,坚强地站起来了。
在组织的帮助下,王安伦走进乡村小学做了一名民办教师,在三尺讲台上一站就是20多个春秋,将光和热奉献给偏远山村的孩子们。2003年退休之后,为了照顾孙子,王安伦来到旬阳县城租房居住。2013年,闲不住的他,接手县城环卫保洁工作,成为一名环卫工。
2013年,王安伦接手周家沟口的环卫保洁工作时,周家沟道垃圾乱堆乱放,污水横流,行人常常掩鼻而走。附近的居民们说,王安伦下到沟道捡拾垃圾,我们看到有多次碎玻璃片割破了鞋子,刺破了脚,鲜血直流,他依然用实际行动赢得辖区百姓的理解和尊重。
3年来,不论寒暑,不论晴雨,王安伦每天都要下到臭水沟道里,戴着手套捡拾碎玻璃瓶渣,用桶提出恶臭的生活垃圾,用角锄疏通沟道,沟道在他的治理下,慢慢地变得干净整洁了。路过的行人都对他竖起了大拇指,他也赢得广大居民群众和组织的认可,被评为“双创好市民”。
现年64岁的王安伦,本是一名退休教师,每月拿着4000多元的退休工资,家中没有什么经济负担。为何还要选择做环卫工?这让很多人不解。王安伦坦诚地说,我选择做一名环卫工人,不是为了那份微薄的工资,而是不想闲着,我愿意做好城市的“美容师”,看着城市在我的努力下干干净净,我就更加充实了。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张治乾)近日,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专门就旬阳县推动公立医院院长年薪制发布1期简报,号召全市交流学习。为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今...
旬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旬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