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帮财
旬阳县生态工业集中区是省发改委确定的全省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十二五”以来,坚持园区经济与绿色低碳同步发展,基础设施与生态园林同步建设,企业节能低碳技术改造与园区节能减排管理机制创新同步推进,实现了新常态下园区经济快速增长,能源消耗大幅减少,“三废”排放显著降低的良好态势。2010到2015年,园区规模企业12家发展到23家;规模工业产值从25.2亿元增长到88.8亿元;税收从4亿元增加到11亿元;就业突破1万人。主要经验与做法是:
深化完善园区发展规划。按照“五规合一”划定了园区“四线四区”,园区建设严格执行园区生态控制红线、基本农田控制红线、园区增长边界控制红线、产业区块控制线和禁止开发区、有条件建设区、允许建设区、企业环保安全卫生隔离保护区,规划园区生态、水域面积增加到10.08平方公里,占规划总面积的56.5%。形成“两带三廊八片区”的功能空间布局。对原规划的六大主导产业调整为“生物制品、新型材料、先进制造”三大主导产业和“现代物流、生态环保、文化旅游”三大配套产业,着力构建新型材料与先进制造产业集群、特色生物制品产业集群、现代新型服务产业集群三大百亿产业集群。努力实现园区“业态结构合理、文态特色鲜明、形态独具特色、生态缀饰秀美”的“四态”融合共赢发展态势。
全力推进企业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围绕打造鲁家坝锌产业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实施了大地复肥与中科纳米两个企业的循环化改造。通过置换重组,相互参股,构建利益共同体;经过上下企业原料、余热、废水综合利用,形成循环产业链;淘汰了原有2.5万吨焙砂落后生产线和10吨燃煤锅炉的煤改气,年节约标煤2600吨。两企业分别被评为陕西省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尧柏水泥公司通过优化技改,年利用矿尾渣约60万吨,建成7.5兆瓦低温余热发电站和7.3千米管式胶带输送机及脱氮除尘工艺,年节约标煤7622吨,减排氮氧化物500吨。公司被评为全国行业先进单位。
不断优化园区产业与用能结构。建设了草坪现代物流园、鼎盛建材物流园、旬阳北站物流园,加快园区由单一工业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升级。2015年,园区三产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27.7亿元,完成增加值2.9亿元,占比达到15%,其中年营业收入超过1000万元的服务业企业26家。推进中科纳米、旬阳烟厂、祝尔慷富硒食品、健兴魔芋等五个企业完成煤改气、煤改电,年减少用煤1.6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 0.97万吨。配套建成园区天然气储气站1座、加气站1座,铺设供气管网7千米。清洁能源占园区能源供给比重由2010年7.7%提高到10.5%。
全力实施五大绿色生态建设工程。全力实施植树增绿扩碳汇,建设生态美丽园区。一是扩大两山绿色森林碳汇工程。充分利用园区两侧山体生态优势,建设五个现代农业园1.1万亩,形成山上抓种养扩绿,园区加工销售,引领农民增收,年新增碳汇9万吨。二是加快建设绿色交通工程。完成城白大道、烟厂大道、白柳大道,栽植绿化景观树2800株,建设绿色花园1500平方米,改装太阳能路灯295盏。三是园林式工厂工程。新建企业按照产业类别和行业标准,累计建成厂区绿化园林面积10万余平方米。四是废弃物综合利用工程。对园区产生的工业固废、建筑垃圾,实现就地利用、就地转化,变废为宝。尧柏水泥年利用尾渣、黄泥、纤维岩60余万吨生产水泥;宏德水泥、鑫顺新型环保建材等4个企业,充分利用尾矿粉、石屑生产渗水砖和水泥发泡砖;硒农食用菌厂利用农林副产品生产食用菌和有机肥;大地复肥公司利用铅锌加工废渣回收铟锗锌20吨,整个园区固废利用年均实现产值10亿元以上。五是园区污水、垃圾处理厂(场)工程。“十二五”期间,先后投资6000万元建成库容150万立方米(115吨/天)垃圾处理场和1.5万立方米/天污水处理厂,年减排化学需氧量3.8吨。
创新“四位一体”节能减排监管模式。科学整合各部门管理资源,创造性构建园区牵头,发改、统计、环保各负其责、联合管控的“四位一体”节能监管体制。使园区节能减排、绿色循环发展工作达到“监管行为一体化、监管数据科学化、监管措施精准化、监管平台系统化、监管目标生态化”目标。有效解决了工作过程中各自为政,多头检查,政出多门的行业监管难题;受到省人大环资工委领导的高度评价。成果被评为“安康市创新二等奖”和“安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授予“陕西省科技技术成果”。省中小企业局将管理模式在全省县域工业集中区推广。
新闻推荐
普法讲坛进社区自乐班服务队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法律知识进入校园社区乡贤从民间走上前台法庭庭长将流动法庭搬到社区现代化的北站广场感恩教育从孩子抓起每季度组...
旬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旬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