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的清晨,旬阳县仙河镇竹园河村二组半山腰的木瓜园里,麻鸡“咯—咯—”的叫声清脆悦耳,为寂静的山村平添了几分生机。这些活动在“木瓜园”里的麻鸡,是旬阳县返乡创业大学生张波的活“宝贝”:公鸡每只售价100元,母鸡每公斤售价36元,鸡蛋每枚能卖1.5元,年收入达20多万元。
一
张波出生在农村,自幼家住高山。1999年7月毕业于西安唐城科技学院电子技术专业。怀揣着到南方闯一闯的愿望只身离开仙河镇竹园河村南下广东,从学徒到销售部主管,后又晋升为销售经理,工资也拿到了年薪8万多元。令人费解的是,就在工友们眼中如日中天的张经理却突然离职返乡,从工人回归农民!
一切缘于张波与广东清远麻鸡的“偶遇”。当上电子厂销售经理的张波,他并不安分。2008年金融危机让张波所在的企业面临大批裁员,用张波的话说,对于他自己确是个机会,张波的想法得到女友的大力支持。
然后现实很骨感。到底干什么?转眼间到了2013年年初,一次菜市场买菜,肉质鲜嫩、营养价值丰富的清远麻鸡紧俏。这让迷茫中的张波心中豁然明朗,养清远麻鸡的念头瞬间闪现!
二
与清远麻鸡的相遇,让张波欣喜不已。
面对新的商机,张波重新打量了自己,总结出自己的优势所在,经过权衡,当他决定“干”的时候,父母确认为他在瞎折腾穷折腾。他一边能暂时平稳父母情绪,一边悄悄酿酝自己的养鸡梦。
他立即投身市场调研当中,先后到安康、湖南、广东等实地考察,大量翻阅资料报纸、养殖书籍,查找养殖信息,学习养殖技术,撰写计划书,建厂子……再次迈出创业的第一步。
一切准备就绪,张波决定把生意盘出去,腾出资金投资养鸡厂。2013年年底,张波筹资50万元在自家房前屋后的木瓜园里建起了养鸡棚、圈起防护网。2014年元月,张波“引鸡北进”计划正式落地,从广东分三批次共6000余只清远麻鸡圆满落户仙河镇竹园河村。
看着养鸡场在自己的手上一点一点的建起来,自己的梦想即将实现,张波累并快乐着!
边养边学,随着饲养技术成熟,接下来的7个月还算一帆风顺,7个月后,第一批1000余只麻鸡该出栏了。7个多月的时间,张波同时也做足销售功课,通过电视广告、印制彩页、QQ群等进行宣传。然而他一个月只卖出23只清远麻鸡。
“我有好东西,还怕没人要!”张波信心十足,迅速转换销售方式:“先吃后付款,不好不要钱”。
张波把自己的近1000只清远麻鸡先免费投放到了周边集市的餐馆食堂。这招灵!皮色金黄,肉质嫩滑、皮爽、骨软、鲜香味美、风味独特的清远麻鸡,深受消费者们青睐,第一批市场投放的近1000只麻鸡,很快见到近7万余元的收入。更让张波兴奋的是,不用他自己跑,而是订单上门,第二批出栏的麻鸡走向市场被一抢而空,市场的认可就是对投资创业的最大肯定,张波的信念更加坚定了。他顺势注册了绿康养殖专业合作社,附近的村民看到清远麻鸡的市场前景,纷纷加入合作社。
三
此举引起了旬阳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县人社部门专门派人帮他把脉支招。“我很幸运,赶上了绝好的机遇,县人社部门帮助我10万元小额贴息贷款,帮助我扩大规模。如今养鸡厂,保持存栏2000多只,年循环出售1万多只,净利润达到20万元左右。”字里行间,张波流露出内心深深的感恩。
就在今年年初,张波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投身于脱贫攻坚这场攻坚战斗中。他把培育的1000只鸡苗投放到40户贫困户,进行分散养殖,出栏时统一销售。这样不仅解决了留守妇女和老人的就业问题,还可以增加村民收入。仅此一项,就增加毛收入近10万元。养殖户每户可实现增收2000至3000元左右。
“借当前国家创业政策,我打算用两年的时间把养殖量在现有的基础上再翻一翻,力争年销售2万只左右。使麻鸡养殖在仙河镇形成规模化经营,带领更多的贫困户,早日脱贫,致富。”在谈及今后的打算,张波信心满满。
对于未来他存满了激情与希望,更昭示了脱贫的责任与使命。
通讯员 张兆群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李步余李询)日前,酒驾男张某涉嫌无有效机动车驾驶证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辱打执勤交警被行政拘留10日。9月21日,蜀河交警中队在镇政府附近开展集中统一行动。18时57分,一名无牌普通二轮摩...
旬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旬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