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闻 旬阳新闻 镇坪新闻 平利新闻 岚皋新闻 紫阳新闻 宁陕新闻 石泉新闻 汉阴新闻 白河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安康市 > 旬阳新闻 > 正文

“安康金蚕”出土记

来源:汉江晨刊 2017-05-23 08:50   https://www.yybnet.net/

河水清澈,草木葳蕤的池河。卜一兵 摄

装金蚕的红木盒时常勾起谭家人的回忆。 许兵 摄

1984年仲秋的一天,石泉农民谭福全起了个大早,就催着老伴付远香做饭。吃罢早饭,谭福全像往常一样,领着儿子谭可宝、两个女儿可春、可辉,带着家什来到河边继续挖沙淘金。谭家门口不远处的池河系汉江支流,经年沉积冲刷,沙子里藏金可观,农民无甚经济来源,除了种地的微薄收入,谭福全要养活一妻一儿五女,就必须“弄点别的事”。看到别人在河里淘到黄澄澄的金沙子,正值47岁壮年的谭福全也领着懂事的孩子们在河边围起“金窝子”抽水淘金。

那些年正值改革开放,生态保护不像现在被国家看得跟命一样。所以,面对自然的馈赠,人们也就不那么客气。反正穷嘛,靠苦力挣一个是一个,也不想发财,能养家糊口就行。

吃罢午饭,父子几个又继续挖沙,下午三点左右,沙子已像地窖一样向河床下挖了两三米,一般挖沙至河床淤泥坚石,就可“清板”了(就是把粗淘过含金量高的沙子清出来,再细淘)。“清着清着,我哥和姐听到丁当一声,哥哥仔细一看,是一条黄澄澄的大金蚕。”当时亲眼目睹现场的谭家四姑娘谭可菊兴奋地告诉记者。

“谭家淘到大金蚕了!”俄顷,消息像长了翅膀的鸟儿一样飞遍谭家湾。“看看还有没有别的宝贝。”就在谭家父女再翻金坑时,河对岸一个看热闹的小伙子趁乱把金蚕丢进嘴里含着,想悄悄走人。谭福全发现了这一动作,一把拽住他,“你给我吐出来!”无奈中,小伙子吐出了金蚕。

回家后,谭福全高兴地给老伴报告了喜讯。“他当时咋说的?”记者问今年七十有六的付老太太。老太太说:“他一进门就说老婆子,我们家有喜事嘞!”就拿出金蚕让我看,我一看这么贵重的东西,赶紧进里屋把我陪嫁的红木盒子拿出来,用红绸子包好小心收着。那一天,老头子高兴地喝了几两酒,兴奋地在院子里转圈圈,都大晚上了,还拿着铁铲又跑到河边翻沙子去了。

“那些天,天天都有人到我们家看金蚕子,我就一遍一遍取给他们看。门坎都踏烂了。村子里一个教书先生还写了一篇广播稿,在村委会的大喇叭里念给大家听。”谭家最小的女儿,当年仅有10岁的谭小红说。

后来乡上来人了,县上也来人了,说这是文物,要我们小心保管。有一天还来了一个外国人(实为蒙古人),说给8000块卖给他。“那是国家的东西,我们哪能卖到外国去哩!”老太太回忆当时的情况说。

放到屋里吧,不安全;卖吧,收金子的和银行的人说是假的不值钱。谭家上下老小高兴了几个月,也忐忑了几个月。据付老太太回忆说: 最后,谭福全决定到省城西安去鉴定一下到底这蚕子是咋回事。于是,在县上来的人陪同下,他问妹妹借了50块钱到了西安。在陕西博物馆,工作人员接待了他,说蚕子是“假”的,不是金子,要送到北京鉴定。随后,工作人员给开了张收据,给了70元钱路费,说让他回家等消息。第一次出远门的谭福全根本就弄不清西安哪里是哪里,出门就走错了绕了一大圈又折回博物馆,对工作人员说,县上的人把我送到这就走了,路费我还是借的,70元钱又要吃饭又要住店的,我怎么回去呢?听到这话,博物馆这人心还好,又给了谭福全30元,第三天他才回到家。

就这样,20世纪中国在安康最重大的人文发现,就在一种不尴不尬的境况中黯然完成了交接。没有仪式,没有奖励,有的只是谭福全离开的背影和一个农民淳朴的素心。

回到家里,谭福全默然了几天,只说了句“交给国家就安心了。”然后继续淘他的金,从此再不提金蚕的事。直到两年后才听人说,他挖到的蚕子是国家一级文物。一级文物是个啥?多么得价值连城?他不操心,发财梦他也没有做过。他操心的只是如何把儿女拉扯大。只有老太太还时不时拿出红木盒子,坐在椅子上抚摸着,回忆老伴当时的高兴劲儿和乡亲邻里踏破门坎看金蚕的热闹样子。

2000年,由于劳累过度,谭福全被检查出了肺癌。家里穷,那时又没有医保,看到父亲被癌症折磨得这般痛苦,实在没钱看病时,家里人和邻里也给出过主意,能不能看在挖出金蚕的“面子”上,给博物馆开个口,资助点看病的钱。谭福全听到后,表示反对,说那事儿都过去多少年了,不就是一个蚕子嘛,一个“耍把戏子麦”(石泉土话:玩意儿),哪能再去和国家提这事。2000年底,谭福全溘然长逝。

这就是金蚕面世的故事。这里,我们不说高风亮节,不说大公无私,只说说这么一个普普通通、为了生计而奔波的农民,不是他去淘金,不是他去挖沙,金蚕也会静静躺在沙里。或早几百年被挖出来,许已融尽成灰;迟几百年出来,这个证物就不会光芒万丈。所以说,这个历史拐点“鎏金铜蚕”脱颖而出,使“一带一路”又有了一个新的历史的佐证。所以,我以为,这个农民在不经间呈现给国家的是一份厚重的礼物,金蚕的厚重,更证明了中国农民的胸怀。不精彩也能出彩!谭福全就是这样的人,让我们记住这个农民的名字吧!

金蚕之乡 福荫安康

[采访随记]

翻读安康历史,常常感慨不已:安康是个神奇的地方——三国吧,司马懿从南阳逼反孟达,孟达顺着汉水跑到了西城郡(安康),遭郡守申仪父子截杀,死了割了头就埋在旬阳,至今还有个孟达墓;旬阳小学生下河洗澡,一脚踢进沙子,居然踢出了不亚于鎏金蚕的国宝独孤信的八棱二十六面大将军印信。这独孤信可不是一般人,他是北魏、西魏、北周的重臣,曾官拜柱国大将军。七个女儿中,有三个成了北周、大隋、大唐的皇后,其中,数隋文帝的王后独孤伽罗最有名,生了隋炀帝杨广;再说说安康这个名字吧。据传,大秦立国初,因地域窄小,老怕别的国家蚕食他的土地,于是就有了王子王孙代王巡疆的制例。那一年,秦始皇的爷爷安国君嬴柱代父昭襄王巡疆,估计是翻越秦岭累得病了,命悬一丝,扈从飞骑直报秦廷。按秦律,王子不能死在外面,如殒得加太子封号,以震边疆。后嬴柱虽加封太子,人却没事儿了。原来,是天柱山一个老道掐算嬴柱命不该绝,于是把嬴柱接到离城十里的香溪仙洞,精心调养,三个月后,大病痊愈。后回到咸阳继位大统,成了秦孝文王。为此,孝文王念念不忘这方让他起死回生之地,立马赐名“安康”,意安国君康复的地方。

当然,这段传说如果成立,我们就不难理解为啥前些年安康沿汉水各县不断有空墓穴里龙纹砖出现。当年,有农民拿来让我看做新闻,我还收藏过一块。要知道,墓穴里砌龙纹砖可不是一般贵族敢僭越的,非皇族莫属。偌大中国,我只知道鱼纹砖云纹砖,没有帝王真身的空墓穴里砌龙纹砖,恐怕安康是独此一家吧。

不久前,到海口代表报社去参加中报协发展年会,登记时,几个大报老总问我:“安康!以前的?后来改的?”我说:“原创哦!一千多年了,生不改名,死不换姓!”“啊!真的吗?”“好美的名字。”老总们愕然。

回到家想了想,安康真的很美,虽不是虎略龙韬之地,却也人杰地灵,虽不多,但左青龙,右白虎,山灵水鸣。你看,廖乾五一介农家布衣,大革命时期从平利跑出来就没了踪影,一露面就了得,孙中山的铁甲营长,贺龙的入党介绍人;开国将军何绍周、沈启贤拉队伍闹革命,非要跑到汉滨区大河镇成立陕南抗日第一军,队伍里还出了个汉阴籍共和国第一任仪仗队队长罗少伟,在延安机场目光炯炯地向毛泽东、马歇尔行注目礼;有年到襄阳,去看了看孔明先生的卧龙岗。卧龙山三面环山,真似一条卧龙衔着诸葛的草庐。进得门来,《前出师》勒铭在一面巨大的山石上,字风雄苍劲遵,一看落款,沈尹默,好家伙,新文化运动的先驱。我忙不迭地向友人说:“这人,是我们安康汉阴的。”话音一落,那种激动骄傲简直没法形容。

这里,再回来说说金蚕。过去,我对“桑梓”一词很模糊,当这次采访走在石泉遍植桑榆的阡陌小路时,我才真正体验到中国农民对这只胖乎乎、昂首绕茧生灵淫浸到骨头里的钟爱和感恩。“桑梓”里不但有养育情、故乡情、家国情,更有缠绵悱恻的爱情。汉乐府民歌里,最美妙的两个章节《孔雀东南飞》和《陌上桑》,把笔墨都聚焦到了青青桑园和采桑撷叶的罗敷女身上,一组生死离别,一组鸳梦重温。你看《日出东南偶》(又作:艳歌秦罗敷)对那个骑马回家寻妻的翩翩君郎,和离别多年、已互不相识发妻的描写是多么得精妙: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者相怨怨,但坐观罗敷。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男才女貌,夕阳桑园,是桑和妻拴住了做大官穿锦衣丈夫的心,这是多么贵气的团聚呵!男耕女织,绫罗绸缎,美妻在侧,优渥在手,勾勤了中国人在农耕文明时代最美好的追求。而这种追求,又通过一条蚕、一根长长的丝线,绕行半个地球,成就了辉煌跨越的“丝绸之路”。 这条漫谩长路,说小一点是做生意、做贸易,说大了,这根丝线向西方世界传递的是东方大国神秘富足的力量。

池河镇山环水绫, 静卧凤凰山下; 池河杨柳依依,河谷曲回,沿河沙洲龙茅草、水生植物茂盛,颇有湿地韵味,且发现金蚕者除谭老汉逝去外,当年见证并参与挖掘金蚕的老伴、儿女、老屋老院包括发掘工具都保存完整。何不就在此地铸一尊大大的金蚕,在桑梓遍植的池河畔修一座地域性纪念馆呢,再塑“金蚕之乡”的辉煌。这,考验着我们眼光和今人的智慧!(记者 卜一兵)

谭福全的全家福。 谭可菊/供图

珍藏在陕西博物馆的国家一级文物“鎏金铜蚕”。 图片来自新华社

□ 记者 卜一兵 孙妙鸿通讯员 许兵 张会军

33年前,安康石泉池河镇谭家湾的一个普通农民,在离自家门前仅三四十米的沙洲上挖沙淘金,孰料,这一挖可是不得了,竟挖出了中华民族古老丝绸之路的伟大物证“鎏金铜蚕”,它与“黑石号”沉船一起,见证这段历史。

新闻推荐

安康市通报重点工作公开承诺事项进展情况

本报讯(记者谭西)根据《市政府重点工作公开承诺制度》和市政府办《关于认真做好市政府2017年重点工作公开承诺事项落实工作的通知》要求,市政府督查室对公开承诺事项4月份进展情况进行了督查,并于4月...

旬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旬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大山遍拓致富路2017-05-11 08:30
猜你喜欢:
评论:(“安康金蚕”出土记)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