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饲养了6000只土鸡,到年底保守一点赚10多万元应该没有问题。这都要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镇、村干部的帮助。”怀宁县茶岭镇泉合村东风北组曾经的贫困户马宜飞高兴地说。
今年28岁的马宜飞父亲去世早,与母亲相依为命,生活很是困难。以前他常年在外务工,靠省吃俭用积累一点钱,去年实现脱贫。考虑到母亲年纪一年比一年大,需要人照顾,马宜飞今年就没有外出务工,准备在家搞养殖业。镇、村干部了解到他家情况后,考虑到他在家养鸡造成周边环境,同时不利于防疫,帮助他协调100多亩山林和水面,建起了简易的养殖场。今年4月份,马宜飞从湖南衡阳引进6000只乌骨鸡开始饲养。看着精心饲养的土鸡一天天长大,马宜飞很是高兴。“今年4月份进的土鸡苗,养殖8个时间到两三斤出栏,按每只70元的市场价出售,除去成本,一只鸡的纯利润至少是20元,6000只土鸡到年底销售能净赚10多万元。镇里还给了每只10元的特色种养业扶贫产业资金补贴。比在外打工强多了,还能照顾母亲。”马宜飞帮着手指算起了他的经济账、家庭账。
茶岭镇在***精准脱贫深度融合工作中,坚持扶贫与扶志相结合、“输血”与“造血”相结合,通过精准识别,摸清底子,施策帮扶,大力实施产业扶贫,不断拓宽贫困群众致富门路,有效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年丰村五星组村民黄和平是聋哑人,也是该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妻子身体弱,劳力差,两个孩子今年才外出打工,生活十分艰难。在***中,茶岭镇将他们一家四人全部纳入低保,每人每年发放175元低保生活费。同时还发放5万元金融扶贫资金,年可分红3000元。了解到黄和平有养鸭的经验,镇、村扶持他发展特色养殖,帮他饲养了280只鸭,一年下来就有1万多元收入。黄和平重拾生活希望,脚踏实地当起了“鸭司令”“镇村干部帮扶到位了,自己也得努力干,这样才对得起人家对我们的帮助。”黄和平的妻子姚根荣说。
茶岭镇按照“一村一品、一村多品、产业富镇”和“山上种果、树下养禽、山下办厂”发展思路,因村制宜,用绣花功夫精准施策,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进一步调优产业结构,逐步形成了鸡、鸭、鱼、猪、蔬菜、果林等特色产业带。此外,该镇还积极推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链扶贫模式,在企业、合作社与农户之间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形成“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产业发展模式,最大限度帮助农户规避了市场风险,又带动了贫困户脱贫致富。
“产业发展多元化,***高效化,可以让不同的贫困户拥有不同的脱贫路径,目前全镇除了政策兜底的贫困户外,其余的基本都有了脱贫产业,脱贫路上有了抓手。”茶岭镇镇长何刘圣说。 檀志扬 曹晓春
新闻推荐
,保护环境,助力创城”志愿服务活动。活动中,志愿者们头戴小红帽,手拎垃圾袋,沿途弯腰认真地捡拾路边的烟头、碎纸屑、生活垃圾等。志愿者们的行动,不时引来过往路人的
怀宁县公岭镇组织志愿者走上街头,开展“捡拾垃圾,保护环境,助力创城”志愿服务活动。活动中,志愿者们头戴小红帽,手拎垃圾袋,沿途弯腰认真地捡拾路边的烟头、碎纸屑、生活垃圾等。志愿者们的行动,不...
怀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怀宁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