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花第位于安庆市迎江区南水社居委辖内,东邻活塞环公司,西接南关清真寺,南临清真寺街(原忠孝街,文革时改革新街),北倚登云坡。它是一幢深达四进,占地约1500平方米的砖木结构旧式巨宅。
探花第,曾是清代雍正朝探花马大用故居。它建于明初,其始建者为马大用先人马义,原名是“清真敦悦堂”。
马义之八代裔孙马大用高中武探花,皇帝钦赐“探花及第”四字悬于“清真敦悦堂”门楣,于是“清真敦悦堂”就成了“探花第”。
上世纪末,原有的探花第被拆除,而后新建探花第,即安庆回民历史陈列馆。从一幅明初探花及第俯视图来看,探花第大屋四进,大厅三座,大厅前后皆有花格子门,大厅额上悬有明清两代皇帝及国民总统黎元洪赐写的金匾。
笔者曾于1962年至1976年居住探花第,自然谙熟探花第那时的原貌。
从南门入清真寺街口处有一牌坊,是白玉石构建,高大、宏伟。进入牌坊后右侧是一低矮围墙,一般的人很轻易翻越过去。左侧是三两老屋,而后是清真寺外墙。清真寺大门口右侧,深陷十米多远,紧挨的是探花第。
探花第大门口是一块开阔地,有一个花园。探花第的左侧与清真寺紧密相连。探花第大门呈八字形,向外延伸,门庭高大,屋檐足有三五米深。门口两旁各有一座白玉石马,整个大门外框由洁白的长方青石条垒成,门槛是二十公分高长条青石制成。进入大门后,两边是厢房,且都是二层木楼,地面都是长方青砖铺成,中间有两根圆柱立起。进入第一个天井,左侧是厢房,右侧是回廊,供人下雨时来往。天井四边是用褐红色石条镶嵌。天井中间由三条青石板直铺,两侧是用青砖横立镶嵌,既隔泥土,又防滑,天井四角有窨井排水。二进是最大的堂厅,两侧仍是厢房。
探花第曾是安庆最大老屋窝,总共有70多户,400余人居住于此,以马姓最多,其余姓梁、宗、王、哈、董、丁,是回民集中居住地。
探花第人的勤劳,爱干净、讲卫生在安庆城是出了名的,家家户户窗明几净、一尘不染、青丝亮角。探花第人一餐饭可以不吃,但一天不可以不搞卫生,这就是探花第人的性格。探花第的人酷爱长江,女人淘米、洗衣、洗菜离不开长江,一把拖把,一块抹布都在江水搓净。男人更喜爱长江,大人们在江中扳罾、钓鱼、网虾,孩童们常在水边戏水,年轻人喜欢游泳,水性特好,夏日的傍晚,常在江里溜一两个码头,过过水瘾。
时光逝去,记忆依在,昔日探花第巨宅的轮廓烙印在脑海里,过去探花第的人和事仍在眼前晃动,倘若这座巨宅没有被拆除,一些人兴许还会找回儿时的感觉……
新闻推荐
□黄俊林敏向波本报讯1月28日中午,一名妇女抱着不满一周岁的儿子来到安庆消防特勤中队求助,请求解除套在儿子手指上的铁指环,消防官兵成功将“魔戒”取下。当天中午,一名妇女焦急地抱着...
安庆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庆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