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宏 高庆宁
本报讯 近年来,在金融危机和产业转移的现实背景下,安庆有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开始选择和正在选择回乡创业。多年外出打工练就的娴熟技艺和积攒下的创业资本,让很多农民工满怀憧憬和信心回到家乡创业,开办工厂当起老板。然而,起步容易,发展难,记者近日在基层采访发现,资金问题正成为横亘在农民工创业中的一道难题,阻碍着农民工们将创业进行到底。
农民工创业遇资金“瓶颈”
迎江区长风乡是劳务输出大乡,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当地不少农民工纷纷返乡创业,前江村返乡农民鲍松就是其中一个。“老家有优势啊,自家的房子当工厂,水电等各种费用支出都很少,厂子起步算是很容易。”在当地劳动部门的引导帮扶下,鲍松创办的“鸿利鸟”服装厂轻松上阵,虽然规模不大,可是凭着多年积累的经验,产品销路还是不错。“我们都是订单生产,每批货都赶着加工出来,不愁销路。不过,进货需要成本,很多单子我都不敢接。”鲍松说。一年多来,厂子走上了正轨,鲍松想扩大规模,无奈“囊中羞涩”。“购买原材料需要现款拿货,可我们的产品发给对方,人家是限定时间汇款。工人要按月拿工资,没有资金周转,想扩大规模太难了!”鲍松的儿子去年一年都在为厂子的贷款而奔走着,还参加了区里组织的创业培训班,拿到了《创业培训合格证书》,和他同时培训的还有几十人,也都急于贷款,可是至今都未能如愿。
长风乡劳动就业保障事务所吴召义副所长为此颇感苦恼:“事务所一直在积极引导协调,希望起到桥梁作用,帮助他们解决融资难问题。”这两年,长风乡回乡创业的小企业一下子增加了近10家,农民工们大都在起步时就花去了所有积蓄,企业运转之后,由于资金回笼缓慢,所以迫切需要贷款,尤其是政府贴息的小额贷款做流动资金。然而,现在他们都一样遭遇着贷款难,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甚至生存。
吴召义告诉记者办贷款要房产证作担保,超过三万的贷款,当地信用社还要求有公职人员提供担保。“农村的房子哪有房产证呢,我们也没法替他担保,贷款的事就一直耽搁了。”而在安庆大部分的农村,这种情况也普遍存在。
“僧多粥少”农民工贷款难
记者随后从市劳动保障部门的采访也证实了农民工贷款难的事实。据了解,安庆市设立小额担保贷款之初,如果仅仅面向城市下岗职工,基本能够满足需要。2008年下半年起,农民工创业者也纳入申请对象,可是,至今申请成功的创业农民工依然寥寥无几。
据了解,“僧多粥少”是造成农民工难以申请小额担保贷款的主要原因:一是返乡创业的农民工这个群体庞大,身份难以界定;再者,小额担保贷款针对这个群体的配套政策目前仍是空白。记者还了解到,目前政府在小额担保贷款上的投入十分有限,近两年来始终没有追加担保基金。
专家认为,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由来已久,农民工创办的企业融资尤其难,因此需要政府和金融部门真金白银的帮助。
有关人士建议,破解农民工创业融资难,政府还可以引导和组织农民工之间进行联合担保,也可以从小额贷款中专门切出一块“蛋糕”,专项扶持,帮助广大农民工将创业进行到底。
新闻推荐
莲 子
安庆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庆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