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至6月30日,安庆市将按照农业部、长江渔业资源管委会和全省统一部署,对辖区243公里长江干流实施全线禁渔。(《安庆晚报》3月30日)
一年一度的长江禁渔活动业已启动,这种致力于保护长江渔业资源提升母亲河生态内涵的恒常而得力的举措,为修复被现代工业文明灼伤的长江自然生态环境,防止长江渔业资源的进一步恶化,起到了积极的保障作用。尽管如此,笔者认为,长江渔业危机依然存在,应当引起全社会的警醒。
就在禁渔的前一天,笔者有幸登上渔政船,在浩渺的江面上寻到一家尚滞留江面捕鱼的渔民。通过对这位祖祖辈辈靠捕鱼为生的老渔民的采访得知,目前长江里鱼的种群及数量正日益锐减,更让人沮丧的是有时三四天竟然捕不到一条鱼。为此有很多渔民不得不抛弃祖传手艺,回到岸上,另谋职业。此时此刻,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很现实也很严峻的问题,那就是国家每年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财力实施长江禁渔工程,而长江渔业生态恢复却为何如此尴尬呢?笔者认为,一个主要的原因即在于只重视了禁渔,而忽视了补鱼。由于长江自然生态的退化,从而导致了鱼儿产卵地的沦陷,一些游到沟河湖汊产卵的鱼儿,由于日益增多的防汛工程阻滞,致使卵成鱼后无法回流,以至于困死在产卵地,加上疏而不漏的渔网迷魂阵,也不惜将幼鱼扼杀在摇篮里;另一方面,鉴于长江鱼资源匮乏的现实,一些急功近利的渔民突破了传统的捕捞方式,运用技术含量尖端高超的电脑搜索电击方式捕捞。据有经验的渔民介绍,这种捕捞对鱼的杀伤力是近乎毁灭性的,不幸遭电击的鱼即便侥幸得以逃生,其生殖系统已遭重创,将面临终生不能产卵生育。尽管禁渔期的三个月,原本是鱼儿交配产卵繁殖的幸福时光,然人类却让那些可怜的鱼儿一地相思,四处闲愁。可见,在这一残酷的现实里,让鱼儿自力更生,做到“鱼丁”兴旺,近乎天方夜谭!有鉴于此,要想从根本上化解这一危机,走出这一困境,只有仰仗国家政策的宏观调控。具体而言,国家每年拿出专用财政资金,在长江沿岸按比例组建大型长江生态鱼养殖基地,每年不定期地对长江进行供补鱼,借此对长江的渔业生态予以激活恢复。届时再出台相关配套措施规范并限制渔民的捕捞行为,以保证捕鱼和补鱼的平衡和谐。也只有这样,才能让长江这条母亲河有丰沛的乳汁更好地喂养我们炎黄子孙!
新闻推荐
市国税局:购物小票应有税务章
安庆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庆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