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庆大街小巷,做“侉饼、油条”生意的人不少,一条街总有一两个,他们大都没有门面,在小区门口或人流大的街巷,支起一口大油锅,摆好大案板,立起大烤炉,两三个人,就忙将起来。47岁的吴大祝(见图)就是其中一个。吴师傅做“侉饼油条”生意和别人不一样,他在黄土坑东头,租了一小门面,别人早点时间过了后,就撤摊子走人,而他却从凌晨3点发面、和面开始,一直干到天黑,生意不断。
吴师傅是怀宁洪镇人,十岁丧父。他的母亲带着五个孩子,生活很艰辛。吴师傅排行老二,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他早早来到了安庆打拼,先拉平板车,专门给人家送蜂窝煤,后来,城里人用煤气、液化气,送煤的活淡了下来,于是,他就瞅准了早点这一行,学做侉饼、油条,不久自己就和老婆租起门面干了起来,这一干就是16年,成为黄土坑响当当的“侉饼”师傅。
吴师傅说,做“侉饼”非常简单,用发面揉好擀好,两长条一叠,切成长方形,当中撒点葱、盐。切好之后用一个刷子蘸了糖、油、盐、胡椒等调好的水,在饼面上一刷,撒点芝麻,再贴在火炉壁上烤。几分钟后,等到“侉饼”发黄时,用一把大火钳夹了出来就可以了。
说是简单,其实做起来还是很有道道的。首先是火候,火大了,“侉饼”表面好了,但饼子里面的面粉没有熟,发粘,不能吃;如果火小了,烤的时间长,“侉饼”就干,少了面子香脆、里面酥软的味道。另外,饼子的厚度也有讲究,薄了,里外都脆,包油条不好吃;厚了,里面白面多,没有了味道。往炉膛里贴“侉饼”,没有一双抗烧的“铁手”是不行的,冬天还好,要是夏天,别说做“侉饼”了,就是一般人站在炉子前,那温度就让你不堪忍受。
前些年,这里还不是很繁华,随着中兴大道的建成和开发区的发展,再加上吴师傅做的“侉饼”味道好,生意越来越红火,有时顾客一多,两个人根本忙不过来。如今,不少坐火车的人,都喜欢买上一套“侉饼油条”路上享用,也有一些人,一买就好几套带到外地,送给那些远在他乡,思念家乡“侉饼油条”的人。
新闻推荐
□盛媛本报讯近日,记者从安庆市文广局了解到,为加强对出版物出租经营活动的监管,该局将从5月下旬至7月底,对城区及各县(市)的出版物出租店开展专项清理整治行动。据悉,此次专项清理整治行动...
安庆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庆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