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8月以来,宜城各地热浪滚滚,高温天气卷土重来。据气象部门预报,今明两天安庆市将继续接受着高温的“烤验”,最高气温将达到38℃。(8月3日《安庆晚报》)
时入盛夏,气温偏高,原属自然。只是出现史无前例的异常高温,确实该引起我们的警觉和反思。城市夏季温度之所以接连攀升甚至居高不下,与城市扩建及居民的物质生活富足密切相关。诸如越来越多的人崇尚以车代步———机动车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加剧了“温室效应”;越来越多的人安装空调———排放了大量的热气;加之城市越来越钢筋混凝土硬质化,因此导致了太阳辐射升温快,散热慢,城市温度自然就势攀高。“烈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稻禾半枯焦。”高温不仅在炙烤着自然生态,也在无情地考验着人类。尤其在考验着城市居民的心理承受力及情感耐磨力。
笔者现蜗居城市一隅,每逢夏季倍“煎熬”。于是十分怀念20多年前的乡居生活,的确,那时的天,那时的地,那时的夏季,简直温馨而惬意。不像现在,一入夏,便忧心忡忡地寻思着今年夏天会不会比去年热?久而久之,很有点夏季“忧虑综合症”的味道了。
到底该如何应对炎夏乃至顺利度夏呢?不妨见识一下老外的新举措。在德国,无论遭遇什么样的高温,德国人都不装空调,而是挤爆商店买电扇。不是德国人不知冷暖不懂享受,而是德国的法律有规定,公共建筑(含政府办公大楼)夏天不允许开冷气。因此,其建筑无论是设计还是应用,都特别注重于建筑外墙的节能效果。相比而言,我们拥有全球最昂贵的住房,但住房99%以上都是采用高能耗建材,试想,建筑不节能,入住其中能不热吗?由此可见,夏季异常高温,可能是自然及人为联袂导演的灾害,如能防范充分,积极应对,或许能让挣扎在高温困境中的人们倍感清凉。
同样是老外,芝加哥就规定,只要温度在32.2摄氏度以上,义工将不时造访老人与体弱多病者;如果温度飙至40.6摄氏度,全市将及时启动紧急计划,所有市政建筑都进入24小时制冷状态,免费开放供市民纳凉。反观我们,一些小部门小单位的高温补贴,都如同镜花水月,可望而不可及,至于其他见实效的应对之策更是少之又少,所以居民受高温的困扰也就不可避免的了。
新闻推荐
谎称被狗咬 骗走一千八
安庆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庆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