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尘封的岁月,2500多年前的老子,微笑着向我们走来。
老子告诉世人,天道自然无为,人道顺从天道,自觉的维护生态平衡,保持与大自然的和谐。《道德经》分为道经和德经上下两篇,其中道经37章,德经44章,共81章。
全书惜墨如金,字字珠玑。短短五千余言包罗了宇宙观、人生观、认识论、方法论及立身处世、治国安邦等方方面面的内容。鲁迅说,不读《道德经》一书,不知中国文化。胡适说,老子是中国哲学的鼻祖,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哲学家。老子向人们提供了最深刻并且最完美的生态智慧。他指出在自然的循环过程中,人和社会的一切现象以及两者潜在的一致。
原文:“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始如终,则无败事。”译文:“人们做事情,总是在快要成功时失败。所以当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也要像开始那样慎重,就没有不成功的。”
有一位大学教授向南隐禅师学禅,南隐以礼相待,将茶水注入客人的茶杯,水溢了,还在不断的注入,教授说道:“不要再倒了,水已经满出来了。”南隐说:“你先不把自己的杯子倒空,叫我如何对你说禅。”
教授明白了,心中装满“自我”,做事无法成功,由于我们认识和能力的缺陷,工作和生活中不可避免会有一些挫折和失误,挫折和失误并不可怕,关键是态度。知难而进,有错必纠,重新开始永远不晚。
急功近利,会导致一种浮躁心态。某大学一位心理学的老师曾经说过:“现在不少大学生已经很难平静地听完老师和家长的话,难以坚持看完一篇名著,他们坚持不了听完最后一堂课,对基础理论课不感兴趣。”究其原因,来自于物欲横流的社会现象和对自己前程的焦虑。
无独有偶,一位央企人事部经理曾经感叹道:“每次招聘的研究生、大学生员工,总体是优秀的多,但确有少数素质平平,有的自诩为天之骄子,进了单位就想走上管理岗位,强调待遇。别说挑大梁,有些连分配的具体事情都做不好。”好高骛远,怨天尤人就是不怨自己,自我感觉一身才华得不到重用。
齐白石从小事做起。齐白石家境贫寒,6岁时读一年私塾就辍学了,13岁跟随叔祖父学木匠,秋季的一天,齐白石随师做工归来,途遇三个作雕花木器的细木作,师傅恭敬让路并问好,对齐白石说,做大器作的人,不能和小器作的人平起平坐,不是聪明人,一辈子也学不会细木作。齐白石暗下决心,第二年拜雕花木匠周之美为师,16岁时在一顾主家借到一部乾隆年间刻印的彩色《芥子图画谱》,遂用半年时间,在油灯下用薄竹纸勾影,染上色,钉成十六本。此后做雕花木活,便以画谱为据,花样不断出新。
齐白石26岁专作画匠,从民间画入手,先后拜胡沁园,陈少蕃为师学诗画,同时学习古人真迹,从画花鸟虫鱼着手,他曾说:“为万虫写照,为百鸟传神。”尤其画虾,堪称中华一绝,令人叹为观止,终成一代宗师。
人是有思想感情的,有欲望的,总是向往着完美的境界。成大事者都是从小事做起。
原文:“物或损之而益,益之而损。”译文:“事物有的减退了反而增益,有的增益了反倒减损。”
老子认为,善待人,肯为他人付出的人,不会因为付出而使自己受损,反而会得到更多的回赠。
有一次,某大学哲学系的一位老师问他的学生:“人生在世最需要的是什么?”答案有许多,但最后一个回答的学生说:“一颗爱心!”那位老师说:“爱心两个字,包括其他学生所说的一切。因为有爱心的人,对于自己则能知足常乐,能去做一切与自己合适的事。对于他人,是一个良好的伴侣和可亲可信的朋友。”
泰坦尼克号的故事。1912年4月16日的深夜,世界上最大最豪华的泰坦尼克号邮轮在大西洋撞上冰山后即将沉没。当时为数不多的救生艇难以承载船上2000名乘客。船长和有关人员商定后作出决定:妇女和儿童优先上救生艇,其余人员等待外来救援。
史密斯夫人的两个孩子已经上了救生艇,因为超载,她自己却不能上去了。出于母爱的本能,她在这生离死别的时刻,哭喊道:“我的孩子不能没有妈妈呀……”
一位已经上了救生艇的女士听到这位母亲的哭喊后,主动离开座位,回到即将沉没的船上,让史密斯夫人和孩子们坐到了一起。这位连姓名也没有留下的青春少女与泰坦尼克号一起让爱成为永恒。
司马迁说:“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美好的画面就会始终在我们面前展现。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
青山拓宽了男人的心胸,绿水流出了女人的芬芳。老子用自然现象,反映出百姓生活的哲理。
老子对孔子说:“君子盛德,容貌若愚。”我难解其意,安庆的文友告诉我:“潜心做事,低调做人,憨在表面,德在心中。”我略有所悟:知足是富人,无为是高人,宽容是智人,淡定是圣人。
新闻推荐
10月15日,宁安高铁试运行动车组从芜湖巿城区驶过。当日,宁(南京)安(安庆)高铁开始进入试运行阶段。宁安高铁全长258公里,设计时速为250公里。沿线设有南京南、马鞍山东、铜陵和安庆等10个车站。宁安高铁...
安庆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庆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