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月24日晨,安庆市著名文史专家、书法家、篆刻家胡寄樵先生因病去世。胡先生是本报的忠实读者和权威作者。他生前为本报撰写了大量有分量的稿件,在读者中产生广泛影响。本报今天开辟纪念专版,向这位在省内外享有盛誉的文化老人致敬。
我与寄樵,因同门之谊(与胡寄樵同拜书法大师林散之为师———编者注),遂成莫逆。寄樵为人耿介,风操凛然;尊师道,重交谊,笃学力读,无间朝夕寒暑;精博物考古,工书法、篆刻。其鉴力精敏过人,非同道时辈所能及。
寄樵,祖籍安徽绩溪,1937年11月生于安庆。幼承庭训,为学多师,先后师事林散之、陈大羽、高二适、石谷风、徐子鹤、葛介屏、胡苏明、耿宝昌、王志敏诸先生,皆当代学问、艺事大家。数十年朝夕勤恪、守之惇笃。近年复有重要论文《“散氏盘铭”左书考辩》及《明崇祯“国主由检”御押释文争辩的驳议》发表于《中国文物报》,引起学界强烈反响。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国家文物出境鉴定安徽站鉴定员、安庆市博物馆名誉馆长、考古研究员。曾先后在学校、区政府、税务局工作。其书内悟真源,外师造化,风情弥隽,爽健空灵。隶书远溯汉碑,近承邓石如、伊秉绶、郑谷口,1985年考习久已失传之蜾扁体,融篆籀、行草笔意作隶,峻峭朴茂,绝去时俗,洁净恣肆之姿,多有所得。其金文造诣弥深,格调高雅,行草书笔墨流畅,清妙疏逸之气,勃勃纸上。篆刻上追秦汉,对明清诸家多有涉猎,刀法清隽、深穆。林散之先生赞其印有“今古之风”。融古于今,此乃印之化境。今之印人,或拟古而不化,或刻意而求今,鲜有能臻此境者。寄樵在书法、篆刻上的造诣,纯是学养酝酿而出。
其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及国际书展,并入选《中国新文艺大系·书法集》等专集,或为国内外博物馆、陈列馆收藏,或入刻名胜碑石,1976年篆刻作品由国家文化部选送日本国东京都、名古屋、北九州等地展出。2003年他随代表团赴法国作书画交流展,传略入编《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中国印学年表》等辞书。
客有问:寄樵之书、印与当今“名家”相较如何?余笑答:当今“名家”乃大排档快餐,而寄樵之书、印,海错山珍也!
几日前,寄樵驾鹤西去,我心悲恸不已。特撰挽联一副,以悼老友:
友托同门,他山攻玉,难得君能成畏友;
痛丧知己,老泪怆怀,奈何天不留斯人。
(作者为著名书法家)
新闻推荐
本报讯(宋银峰刘恩华记者张培农)5月27日,记者在人民银行安庆市中心支行获悉,安庆市已完成成品油税费划转比例调整,1-4月份安庆市减少划缴中央的税款1.19亿元,相应地增加地方级税收收入1.19亿元。日前,财政部...
安庆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庆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