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木赐(医生)
橙:现在每年都买书吗?有没有超过100本?
端木:每年都买。一年50本左右。
橙:家里的书架主要摆了哪些书?
端木:文学类书籍(小说,散文,理论),少量心理学,哲学,建筑学,医学类书籍。
橙:如果把个人最喜欢的或者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书,当做心中的“神明”,书架上有哪些?
端木:《百年孤独》。
橙:书架是自己隔一段时间打扫和整理吗?
端木:很少打扫和整理,做到简单归类。
橙:有没有遗失过比较珍贵的书?
端木:没有遗失过。
橙:想珍藏的书有吗?
端木:《百科全书》。
辛波丝卡、毕肖普以及黑塞
李淼
(中山大学天文与空间科研院院长)
橙:现在每年都买书吗?有没有超过100本?
李:每年都买,但买的没有别人送的多,比如到广州两年,买的书加送的书放满一书架了,买的书大约占四分之一。
橙:家里的书架主要摆了哪些书?
李:广州的书架上知识类的书多些,例如湛庐文化出的书。有科普书,健身书籍,科幻小说,普通小说,几本诗集。
橙:如果把个人最喜欢的或者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书,当做心中的“神明”,书架上有哪些?
李:辛波丝卡的诗集,毕肖普的诗集,以及黑塞的小说。
橙:书架是自己隔一段时间打扫和整理吗?
李:估计一年半载才整理一下。
橙:有没有遗失过比较珍贵的书?
李:我出国之前的书由于被弄回家乡,现在几乎都不见了。
橙:想珍藏的书有吗?
李:一些经典,以及一些喜欢的诗集。
取其使用的价值
邹汉明(诗人,编辑)
橙:现在每年都买书吗?有没有超过100本?
邹:一年里,购入三百本现在不敢说了,但一百之数,一定超过。
橙:家里的书架主要摆了哪些书?
邹:很杂。它们是:文学类的(以翻译进来的各国的文学作品和中国古典文学为主);历史类的(以明末清初遗民的著作为多);地方志类的等等。
橙:如果把个人最喜欢的或者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书,当做心中的“神明”,书架上有哪些?
邹:很多,或者没有。但有一本书我一直在推荐着——徐迟翻译的《瓦尔登湖》。
橙:书架是自己隔一段时间打扫和整理吗?
邹:自己打扫。其实也就拿抹布擦一擦书架空出的部分。书架上的书基本不整理,这道理你懂的。
橙:有没有遗失过比较珍贵的书?
邹:前几年,想重读米沃什的《拆散的笔记本》,找来找去找不着。终于记得是被人借走的。谁借走了,天知道。
橙:想珍藏的书有吗?
邹:没有,我不藏书。对于书籍,我只取其使用的价值。
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神明”
邓安庆(网站编辑)
橙:现在每年都买书吗?有没有超过100本?
邓:每年都买,一百本当然超过了。
橙:家里的书架主要摆了哪些书?
邓:主要分两类:一类是文学类,外国小说居多;一类是社科类,社会学、人类学的居多。
橙:如果把个人最喜欢的或者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书,当做心中的“神明”,书架上有哪些?
邓: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神明”吧,目前来看,会有门罗《逃离》、王安忆《纪实与虚构》、张爱玲《秧歌》、厄普代克《父亲的眼泪》、托宾《母与子》、朱天文《荒人手记》。
橙:书架是自己隔一段时间打扫和整理吗?
邓:经常打扫。
橙:有没有遗失过比较珍贵的书?
邓:有一本很早期的《四大名剧》——《西厢记》《长生殿》《牡丹亭》《桃花扇》合集,不知丢到哪里了;还有一本赫拉巴尔的小说集。
橙:想珍藏的书有吗?
邓:倒是没有。
新闻推荐
引江济淮投885亿耗时6年工程开始二次环评公示,规划细节展现
工程开始二次环评公示,规划细节展现
安庆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庆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