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企业通过商业运作贡献社会,所得盈余用于扶助弱势社群及社会企业本身的投资,成为解决社会问题的新模式。今年2月,承载着残疾人和家庭及公益慈善组织期盼的安庆市首家公益性社会企业创办成立,这是切实帮助解决残疾人就业、实现残疾人家庭精准脱贫的新尝试,也是最终实现残疾儿童康复、教育、就业、托养全覆盖的探索途径。
过完春节,梁霞不再经营自己的小店,而成了市区一家干洗店的店长。经过2个月的系统学习,近1个月的试营业,她已经能够熟练地操作各类洗衣设备。
与梁霞一起同在干洗店工作的,还有另外2名女性。她们来自不同地方,却有一个共同的身份:脑瘫孩子的母亲。此外,这家干洗店还吸纳了2位脑瘫患者工作。
这是安庆首家公益性社会企业,它的发起人是创办了民办公益性残疾儿童康复机构“沐阳之家”的潘金云。目的就是让每个脑瘫患者活得有尊严,让每个脑瘫患儿的家长从无尽的困境中解脱出来,从而最终实现残疾儿童康复、教育、就业、托养的全覆盖。
康复机构已经开办了5年,一部分儿童患者经过康复治疗,可以回归社会;另一部分孩子不能或不能完全回归社会,他们的未来将完全依靠托养,但是他们同样有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
孩子们的未来怎么办,是一直纠缠在潘金云脑海中的问题。频繁的行业交流,让她找到了社会企业这一突破点——“在共享经济的环境下,吸引影响力投资,实现跨界合作”。
经过半年多的筹备、对接,2017年正月十七,一家以康复机构命名的洗衣服务公司在华中路上的一个小院里悄悄开业。在这个社会企业的依托下,还可将触角延伸到社区,作为网点分布,贫困的残疾人或家属可实现在家门口的脱贫与就业。
脑瘫患者小衡(化名)经过2年康复治疗,身体已经得到有效恢复,目前在康复中心对其他患者进行按摩。为了避免小衡本就存在障碍的肢体因过重的肢体活动受到损伤,干洗店的保护性工作环境为他提供了就业的新去向。
“两个孩子读书,一个孩子生病,负担太重了。这份新工作,每个月有2000多元的工资,省去了自己经营小店的操心劳累,还能陪伴在孩子身边,承载起的是一个家庭的期盼。”梁霞说。
潘金云告诉记者:“社会企业既不是纯粹的企业,也不是一般的社会服务,它70%以上的利润盈余都将用于解决社会问题。我们还邀请了社会各行业、各阶层人士建立监事会,监督企业的运营。”通过探索社会企业建立发展的新思路,打造成“庇护工场”,搭建公益慈善组织良性发展的新平台,并推动建立公益慈善诚信体系,是她的一个终极梦想。
新闻推荐
康正和到安庆供电公司和民政局调研时要求提供坚强保障积极服务民生
本报讯3月15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康正和率队前往安庆供电公司和市民政局调研。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方一清参加。在安庆供电公司,康正和一行实地查看了安庆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听取关于安庆市电...
安庆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庆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