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新闻 桐城新闻 怀宁新闻 潜山新闻 太湖新闻 宿松新闻 望江新闻 岳西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安庆市 > 安庆新闻 > 正文

清明还“清”“明”本报记者常艳

来源:安庆日报 2017-03-28 15:00   https://www.yybnet.net/

又到一年清明时。

作为中华民族缅怀先烈、悼念先人、寄托哀思的重要节日,清明祭扫是清明节不变的主题。但在大力提倡文明祭祀和绿色殡葬的今天,人们祭扫的方式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

从无序烧纸燃鞭漫天飘“雪”,到一束鲜花寄托哀思,公墓陵园内的空气“清”了,人们祭扫方式更加文明了;从过去传统墓地安葬,到一株茶花树、一方壁墙,绿色殡葬逐渐得到大众认可,殡葬新风日渐浓厚。

种种变化折射出绿色、环保、文明深入人心,文明祭祀新风扑面而来。

一束鲜花 公墓清明

经过一周阴雨天气,3月26日天空放晴,安庆市公墓陵园迎来了祭扫高峰。随着近年来文明祭祀的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市民摈弃了过去的烧纸、燃鞭,改用鲜花祭扫,文明新风使公墓陵园气象一新。

上午9点多,在公墓外的茅清路上,沿途有不少经营祭扫用品的商贩,与往年不同,今年的祭扫用品鲜花成了绝对主角。

“以前清明节,我们是以卖香纸、鞭炮为主,鲜花为辅。现在提倡文明祭祀,要买鲜花的市民越来越多,我们也顺应市场,备足鲜花。”一位商贩告诉记者,无论是单束菊花还是小花蓝,卖得都很好,一上午至少能卖一两百束。

走进公墓记者看到,祭扫大军里的市民无不手持鲜花,而公墓里也没有过去的烟雾弥漫,十分“清明”。

“现在提倡文明祭祀,用一束鲜花来寄托对先人的思念,比过去烧纸更环保,更文明。”市民张文峰说。

张文峰告诉记者,过去清明节时,公墓里烧纸焚香占了绝大多数,空气里全是烟味,呼吸都困难,燃烧后的香纸随风飘起,如同下雪。扫完一次墓,头发和衣服上全是香灰。但经过几年的宣传,鲜花祭祀深入人心,公墓里真正“清明”了。

在公墓记者放眼望去,每块墓碑前都有鲜花,与墓体两边的青松形成呼应。与往年祭扫高峰时,因烧纸燃鞭形成的灰色基调相比,形成了强烈的色彩反差。

“过去因烧纸燃鞭,墓地旁边种植的青松等绿植下半部分被烧黑烧焦,很难存活,但经过近几年文明祭祀的宣传,新种下的树木存活率基本达到了百分之百,园区内的祭扫垃圾也大量减少,市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明显提高了。”安庆市公墓管理处的司海主任告诉记者。

对于园区严禁烧纸、燃鞭和焚香等行为,市民的支持率也越来越高,公墓的工作人员感受最深。

“刚开始,不允许祭扫市民携带香纸、鞭炮和明火上山时,还有一些市民不理解,但今年的工作就很好做了,市民都很自觉地选择鲜花祭扫,在园区外指定地点燃鞭和烧纸。”公墓工作人员介绍。

记者从安庆市公墓管理处了解到,文明祭扫已得到广大市民的认可,清明节期间,园内空气清、地面净。今年陵园内特意增设了一个广播站、两处墓址查询点、两处便民服务站、3处免费鲜花赠送点、175个指定燃鞭烧纸区,以方便广大市民进行祭扫。

绿色殡葬 新风渐起

在鲜花和青松点缀的墓地群里,有一处与众不同。这里绿草茵茵,茶花正艳。树上系着的丝带,随风飘动。这是以树代墓安葬亲人的所在——树葬区。

70多岁的吴述安和老伴又来了,他们站在茶花树下,久久不语。这颗树下安葬着他们的儿子。

去年,吴老的儿子意外身亡,在料理儿子身后事时,夫妻俩就打算采用绿色殡葬的方式安葬儿子。

“在电视中曾见过有海葬、水葬等生态的殡葬方式,安庆当时正在进行殡葬改革,所以在咨询了工作人员后,我们选择了树葬。”吴述安说,树葬不建墓、不立碑、不占用土地,骨灰盒一个月之后就会分解,滋养树木。

“这里的风景很美。以后,当我看到山茶花时,就会想起我的儿子,我觉得他是用另一种生命方式存在着。”在吴述安看来,树葬是值得倡导的绿色、环保的殡葬形式。

持相同想法的不止吴述安。

3月初,在公墓树葬区,16位逝者家属亲手将亲人的骨灰放入茶花树下,这也是安庆市公墓管理处第三次举行树葬仪式。

在选择树葬的逝者家属中,江秀清带着84岁老父亲的骨灰在这里下葬,这也是他在选用树葬安葬儿子之后,第二次选择采用树葬安葬亲人。他觉得,这不仅是在完成父母生前的愿望,更是为自然绿色和谐尽一份力。

据了解,树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把将骨灰坛深埋在一棵指定的大树下,第二种是将骨灰撒在土壤里,再在上面种上一棵树作为纪念。这种新的殡葬方式在节约土地和资金有着很大优势,同时特制骨灰坛在一段时间后能自动降解,绿化环境。和江葬和寄放相比,更切近中国人“入土为安”的观念,容易让群众接受,推行起来就比较顺利。

据了解,从2014年4月开始,安庆市全面推行殡葬改革,市公墓管理处方面也采取了诸多举措,推出水葬、壁葬、树葬、花葬等多种形式的新型绿色葬法,推出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倡导市民移风易俗,为节约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做一份贡献。推出树葬以来,进行三次集中安葬37人,新增壁葬900多个,绿色殡葬新风渐起,逐渐被人们接受,选择绿色殡葬的市民也逐年增多。

新闻推荐

精准扶残同走小康路本报记者常艳

就业,是民生之本。对于残疾人而言,就业是走出贫困、赢得尊严的重要途径。但由于自身受教育程度、身体状况等原因,在就业方面,残疾人成为了“短板中的短板”。如何让残疾人在脱贫路上不掉队,共同走...

安庆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庆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黄梅戏进校园2017-03-25 15:00
评论:(清明还“清”“明”本报记者常艳)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