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宿松县提起春润食品有限公司的何许旺董事长,许多熟悉他的人都会为你讲述他一番不平凡的经历,他从二十多年前的“穷小子”变成如今一位身家上亿的董事长,利用24年打拼出“鸭子帝国”。5月6日,记者来到宿松县,专访了何许旺。
立志创业山东遇机遇
1969年,何许旺出生于宿松县九姑乡,由于家境贫寒,初中未毕业的他来到县城一家日杂商店打杂工,就这样过了三年,每月只有几十元的工资,何许旺告诉记者,当时虽然条件很差,但是并没有向困难低头,萌发出创业的想法。 1986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改变了他的命运,在县农贸市场,他认识了一位来自山东的朋友,后来,何许旺就跟着这位朋友去了山东临沂一家食品公司打工,这家公司主要以加工鸭子为主。在这期间,他学到了很多市场营销知识,也逐步掌握了食品公司的生产、加工和销售等工艺流程。凭着自己的勤劳智慧,何许旺推销鸭子的数量逐年扩大,由此也让何许旺获得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1994年,何许旺在临沂收购了“春润”品牌,建立了自己的食品公司,又经过数年的磨练,2002年他的公司总资产已经达到一个亿,年销售产值也达到近5亿元。
回乡发展惠乡亲
2008年,何许旺回到家乡,准备把公司迁回宿松发展。对于为何在此时选择回乡发展,何许旺告诉记者,因为家乡的经济和农民的生活一直很落后,家乡如今很多和他当年一样的年青人为了改善生活不得不离开家乡去外地打工,不能照顾家庭,造成农村很多问题,作为宿松人,何许旺觉得自己有这个义务去回馈家乡。何许旺说,宿松县由于湖泊面积大,污染少,适宜养殖鸭子,为了带动农民致富,他决定实施“公司+基地+农户”、“企业+专业村+农户”、“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为特点的新型“订单式农业”。全面实行五个统一原则:“统一供苗,统一管理,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销售”,即为养殖户统一提供苗、饲料、疫苗、技术,公司统一收购、加工、销售。目前肉鸭养殖签订合同农户达近千户,年出笼肉鸭1000万羽,年出笼40万羽以上肉鸭养殖基地5个。他告诉记者,农村一对夫妻一年养殖一万只鸭子,一年可以收入三四万元,比在外面打工还要强,又能赚到钱,又能照顾老人孩子,所以现在加盟的农户越来越多。
为提高农民养鸭积极性,公司出台了一系列政策。 2009年公司开展“春润十大养殖大户”评选和“2009春润温暖百家”行动,共有120余户受益;成立贫困养殖户生产发展互助资金领导工作小组。 170户贫困养殖户在互助资金拿到了5000元的 “互助金”;建立信贷担保工作小组。为了解决养殖户建设鸭棚资金难问题公司特向中国农业银行宿松县支行提出担保申请,为养殖户提供“公司保证担保农户小额贷款”。公司在2009年通过与农业银行进行对接,为养殖基地100户养殖户成功担保贷款,担保额达500万元。
质量是取胜法宝
对于销售有何妙方的问题,何许旺董事长说,销售不是靠耍嘴皮子,第一法宝是质量要优等。公司在这方面一直很重视,从鸭子的种苗、饲料、屠宰、加工都贯穿无公害的思想,从不添加任何有损健康的添加剂,屠宰鸭子都是用石蜡拔毛,从不使用松香拔毛,在生产加工中重视质量监管,所以产品一直获得市场认可,每年销售到上海、武汉、南京等地的鸭子近千万只,而且供不应求。何许旺一再告诉记者,希望同行一定要以质量为王,切勿在这方面忽视,否则后果不可设想。
对于那些想创业的青年,何许旺提出了自己的建议。首先,农村青年一定要不怕吃苦,善于学习。现在有些农村青年有一夜暴富的幻想,怕吃苦,不愿意干累活脏活,这是不现实的,必须要经过磨练才能获得经验,得到机遇,还有就是要学习,向成功者学习。其次,定下方向就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一些创业者今天弄这个,明天又想做那个,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样创业一辈子都成功不了。最后,最好能先加盟一些大的公司搞种养殖,这样风险无形中就化解了,还能获得很多知识和经验,将来资金雄厚了,就可以自己创业了。
(本报记者刘刚)
新闻推荐
种粮大户没有补贴?东至县一种粮大户反映:我去年种了190亩水稻,今年种了200亩水稻,去年拿到一亩十元的种子补贴,今年却没拿到,我想问一下,像我这样的种粮大户,县政府是怎么给予补贴的?反馈:东至县农...
宿松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宿松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