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有耳闻,说宿松县隘口镇九井沟鬼斧神工。寻一日天气晴好,我们走近了它。车子沿着盘山公路,行进在蜿蜒曲折的大别山脉中。一位村民手扶牛拉犁在翻耕田地,山坳里的村寨比我想象中的小山村要大许多,漂亮的两层或三层小楼错落有致,山里人家院前屋后的眉豆秧上挂满了青绿弯弯的月亮菜,几位老人围坐在一起抽烟喝茶聊天。这里依山傍水,田园秀美,人与自然之间,看上去关系十分和谐。
在半山腰间,我们下车,徒步上山。山坡上参差不齐的青松高大挺拔,这是一处鲜为人知的原生态景区。山越走越深,狭谷间,一条人迹稀少的山路时断时续。我弓腰穿行在茅草夹成的小路上,深一脚,浅一脚,用双手不停地撩开挡脸的茅草,早已找不到北,只好紧跟队伍,跌跌撞撞往前走,也不知走了多远,眼前豁然开朗,青山响水,茅草丛消失了。
我长舒了口气,定了定神。这时不经意间,看到路边崖石旁,数丛自己熟悉的山野草,正这里那里开着蓝色的花,心中一下子充满了惊喜。这种山野草二十年前就落户到了我家,是女儿小时候,先生带着她到大别山游玩,从山中特意采回家的。这是一种生命力超强的无名小草,酷暑、干旱它不怕,种子随风吹撒到哪里,哪里就是它的家,现在我家楼下的小区空地上,随处都能一睹它们的秀姿。
同行的隘口镇李书记介绍说:所谓九井,是指当地大别山峡谷涧溪中,九个形状各异、深浅不一的水洞或水潭;九井沟险峻的岩石、崖壁,每年吸引着许多攀岩爱好者慕名而来,在此大显身手;如果运气好,此地还能寻到不同一般的奇石;“无限风光在险峰”,形神兼备的仙女浴池,就在前方一座高峰的下方,但山陡石滑,路途较为艰难。听了李书记的介绍,大家都跃跃欲试,为了一饱眼福,也为了寻得奇石,我们决定攀岩上去,近距离地接近它。但望着陡峭的岩石,凭借自身的力量很难到达。正当大家犹豫之际,当地的向导黄师傅却已经敏捷地固定好绳索,让我们攀绳而上。黄师傅虽然六十有余,但身体硬朗,手脚敏捷,引来我们好一番赞叹。
正午,饱满的阳光,无遮无掩地照在身上,火辣辣的,我们艰难地一步步向上攀登。哈,终于攀到了崖上平台。定睛细看,原来这仙女浴池,是陡崖下整块巨石中一个较大的水潭,仙女浴池的正上方,是十分陡峭的石崖,石崖中间,有一个被瀑布拥抱的大石洞。我们欢呼着跑向仙女浴池。潭水清澈见底,一群小小的鱼儿欢快地游来游去。
传说天宫中的七仙女经常到仙女浴池沐浴,它和正上方的大石井,被称为六井和七井。长长的瀑布源源不断地为它们提供充足的水源,到了汛期,可以想象,那激越的瀑布如雄鹰般俯身冲下,山鸣谷应,该是何等的壮观!
正在这时,只见李书记突然停住话头,径直走向潭里,没有丝毫的犹豫,弯腰从水里捧出一块山石,左看右看,欣喜不已,就好像失而复得了宝贝似的,爱不释手地抚摸着。我们赶紧围过去细看。原来是一块比枕头略小的长石,一道道淡红的斑纹渗透其中,好像饱经风霜的老翁,它一定是历经了岁月的洗礼、沉淀,才会形成如此美妙的纹路。
“水落石出”,今天真正体会了它的含义。现在是枯水期,水落下去,潭底的奇石才能得见天日,为有缘人慧眼识得。李书记告诉我们,其实每年他都要深入大山,多次来这里考察。今年夏时曾高温干旱,潭中的水格外少,奇石显露,今天正好遇见了懂它的人,真是万物皆有缘。
下山回到镇里,先生与李书记品茗清谈,他建议李书记借此良机,邀同行的作家、书家和文化学者,为大别山奇石的奇遇,命名和作文,以资纪念,也为此次的山岳之旅,附着上浓厚的文化色彩。
先生的提议获得大家的一致赞同。俄顷,宿松县政协的“四哥”主席为奇石起了个奇名,叫“九井沧桑”,谐音,“久经沧桑”,真是深邃贴切,十分精彩。著名作家唐老师文兴大发,为“九井沧桑”展笔题字。
沉寂千年的九井沟,如今已列为宿松县旅游开发重点。可我倒是期望当地在开发山水景点的同时,能更多地保留九井沟的野山、野水、野石、野趣,为我们留下更多想象的空间。但不管怎么说,九井沟的明天都让人期待不已。
新闻推荐
本报讯 眼下已进入高校毕业生前往各级人才服务部门办理毕业报到的高峰期。 8月8日,记者从省人社厅获悉,各级人才服务部门多措并举,集中做好2014届高校毕业生报到工作。近期,省人才中心已接收2014...
宿松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宿松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