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宿松县,是黄梅戏的发源地,民间文南词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也是中国民歌之乡,文化底蕴深厚。该县的小孤山,乃千年江中奇景。
小孤山,又称小孤矶,在宿松县东南65公里的复兴镇境内。车达小孤山脚下,我们抬头望去,山石陡峭,孤峰独耸,屹立江心。徽派建筑风格的庙宇楼阁依山势而建,与小孤山融为一体,层层叠叠蔚为壮观。据介绍,上面是妈祖庙,也是内地唯一一座妈祖庙,是经过历代修缮扩建的。环顾小孤山更像人工堆砌的山水盆景,惟妙惟肖玲珑毓秀。前人总结小孤山“东看太师椅、南望一支笔、西观似悬钟、北眺啸天龙”为其最形象的比喻和描写。
我们一行来到“一天门”前,一对雕刻精美的石狮守护两边,这也是通往庙宇和山顶唯一入口。沿着陡峭的石阶我们慢登而上进入庙宇门,里面石阶通道拐弯抹角,忽高忽低,忽左忽右,时而在庙宇里穿行,时而在露天石阶上攀登,如入迷宫一样。沿途岩壁上不时能见到历代石刻碑文,有记载小孤山的历史,有历代文人墨客题咏小孤山的诗文,由于年代久远,有的文字已无法辨认。小孤山上庙宇楼阁建筑巧妙奇特景致繁多,山下万里长江浩荡奔腾不息。据说海潮至此不复往上,故又有“海门山”和“海门第一关”之美称。山上有龙耳洞、关圣殿、弥陀阁、先月楼、半边塔、界潮祠、御诗碑、梳妆亭、观涛亭、启秀寺、藏经楼、圣母殿、大雄宝殿等十多处景点,由于山小景多,每个景点都由石阶相连。我们边登石阶边穿梭在山上庙宇楼阁中,欣赏着每个景点别样的景致,且每一景点都有其民间传说,真正是无处不景,无景不奇。
小孤山不高,海拔仅78米,石阶百转千回层层叠叠,攀上三百六十五级台阶,穿过竹径登上“天梯”来到山顶梳妆亭时,个个气喘吁吁。只见亭顶的青瓦沟里长满了厚厚苔藓,亭门对联:“梳长生鹤发,妆不老峰头”,寓意深刻令人难忘。梳妆亭西面一棵黄金苗树,距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枝叶繁茂碧翠,和梳妆亭相依相伴,将小孤山装扮得更具有灵气。在梳妆亭背后,卧羊石南边有一御诗碑,为明嘉靖帝朱厚熜所作,诗碑庄重耸立,使得小孤山历史文化更为厚重,光彩照人。
□ 杨良美
新闻推荐
日前,省质监局通报了安徽省卫生用品生产企业的产品省级专项监督抽查结果:宿松县馨雨纸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恋欣抽取式高级面巾纸、安徽舒安纸制品销售有限公司宿松分公司生产...
宿松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宿松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