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新闻 桐城新闻 怀宁新闻 潜山新闻 太湖新闻 宿松新闻 望江新闻 岳西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安庆市 > 宿松新闻 > 正文

打鱼面鱼米之乡年味浓 本报通讯员 孙春旺

来源:安庆日报 2018-02-09 09:04   https://www.yybnet.net/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在皖西南地区各地民风民俗各不相同,老百姓欢度春节的方式也是五花八门。享有“鱼米之乡”美誉的宿松县佐坝乡,在历史上就有着与众不同的欢度方式,并沿袭至今,为人们津津乐道。

日前,笔者披着冬日的暖阳,走进了宿松县佐坝乡环湖村,竹筐里晒着的鱼面,阳台上挂着的腊鱼,随处可见,浓浓的年味气息扑面而来,涌上心头的童年记忆顿时凝固在这景象里了。

宿松县佐坝乡与湖北黄梅县交界,境内山水交错,拥有十万亩可养水面。地处佐坝乡西南角的环湖村,坐落在烟波浩渺的排湖边上,是当地最有名的渔村。排湖湖水清新,长流不断,水生动植物资源丰富,为鲢鱼、鲤鱼、青鱼、草鱼、白鱼、青虾等鱼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长条件。

环湖村鱼业组居民汪建兴是名80后,前不久从外面打工回来,他家就住在排湖边上。这天,建在鱼业组附近的排湖码头,异常热闹,南来北往的运鱼车络绎不绝。据当地渔民介绍,从去年12月底开始,每天上这儿运送鲜鱼的专用货车有三四十台,运送的鲜鱼基本都是三四斤以上的鲢鱼。

笔者恰遇汪建兴从码头买鱼回来,他买的是清一色鲢鱼。你咋全买鲢鱼呀?为打鱼面买的?用鲢鱼打出来的鱼面好吃,再说鲢鱼价格便宜。面对笔者的追问,汪建兴如是说。

汪建兴说,他现在是小家庭的一家之主,孩子已上小学,每逢春节,他都要提前从外面赶回家,筹办年货,打鱼面是最重要的一件事。

这天上午,鱼业组年过七旬的叶仁喜正和老伴在家门口忙着给鲢鱼去头、除鳞、剖腹、拔刺、清洗。拔刺是道最繁琐的工序,需将鲢鱼身上的刺用工具全部拔掉。两位老人仍沿用过去的土办法,凭着娴熟的动作,拿菜刀和钳子对剖开的鲢鱼,一一拔刺。

叶老说,将鲢鱼肉里的刺全部拔掉后,就把它切碎,然后加入红薯粉,反复搓揉,搓揉的越好,打出来的面就越有嚼头。搓揉好后,捏出比鸡蛋略小的面坨坨,擀成面饼,放进蒸笼里。面饼蒸熟后,用菜刀将其切成细丝,晒干,鱼面即成。

叶老还说,他的三个儿子都成家立业了,都在外面打工,要到腊月十几才回家,他和老伴不得不提前帮孩子们筹办年货,准备给每个儿子打上十几斤鱼面,好让他们回家过年都有鱼面吃,这次他一共买了60多斤鲢鱼。

谈起过去的经历,叶老喜悦的表情瞬间变得沉重起来,他说,上世纪九十年代,因为家里非常穷,一家老小都住在船上。那时,每到春节,家里只打两三斤鱼面过年,直到两千年之后,一家人才搬到了岸上,打鱼面的数量才开始越来越多。在党的富民政策的扶持下,他家已经摘掉了穷帽子。如今,他的大儿子在县城买了商品房,二儿子在家里盖了楼房,三儿子在当地集镇上建了新房。

红卫组与鱼业组紧连在一起。这天,红卫组居民毕文君家门口晒着七大框鱼面,这些形如回形针大小的鱼面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变得更加结实,更加散发出浓烈的年味气息。

据当地居民介绍,春节打鱼面是佐坝乡在皖西南地区独有的传统习俗,一百多年来,这里的居民之所以保持着春节手工打鱼面的习俗,得益于地处排湖、龙湖、感湖岸边的特殊位置,丰富的渔业资源,养育了生活在这里的一代又一代居民。从排湖、龙湖、感湖出产的青鱼、鲢鱼、草鱼、鳙鱼、白鱼等鱼种,无污染,味道鲜美,是制作鱼面的优质食材。怪不得,当地打出来的鱼面味道鲜美可口、食而不腻,并成为当地春节宴席上的一道美味佳肴。

腌腊鱼

走进环湖村,阳台上、屋檐下、木架上、竹筐里……或悬挂着,或摆放着的腊鱼,随处可见。

76岁的汪金松,是鱼业组居民。也许是对排湖有着一种特殊的情结,至今他和老伴仍住在排湖边的老宅子里。脚步还未踏进他家地界,远远就望见他晾晒在门前木架上的腊鱼。

站在他家门口,从排湖上吹过来的风显得特别大、特别冷。汪老说,他住在这儿30多年了,已习惯了这儿的气候和环境,从不感觉到冷。老人的身体十分硬朗,精气神特别足,只是耳朵有点背。

提起腌腊鱼的习俗,沉默寡言的汪老,终于打开了话匣。他说,生活在这儿的居民,每逢春节,即便是过去家庭条件不好的,都要腌上几条腊鱼过年。今年,他和老伴一共腌制了50斤鲤鱼。他说,腌制腊鱼的工艺比较简单,不管是大鱼,还是小鱼,都要将鱼腹剖开,清洗,然后把盐均匀地涂抹在上面,再放到盆里或缸里过上一周左右后,取出晾晒,直至晒干为止。现在进步了,不少家庭在腌制腊鱼时加上了花椒、八角等佐料,让腊鱼吃起来更有味道。

与其他地方比起来,这儿腌腊鱼的习俗不仅显得尤为浓重,而且富有个性。在佐坝乡,只要哪家晾晒着腌制品,哪家就腌制了的腊鱼。居民家腌制的腊鱼各种各样,青鱼、鲢鱼、草鱼、白鱼、鲤鱼等等,只要是当地湖里能产的鱼,什么鱼都有;大的,20来斤;小的,一寸来长。

据当地居民介绍,当地过年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宁可食无肉,不可年无鱼。意思是过年没有肉不重要,但不能没有鱼。这一定是受我国“年年有鱼”的传统文化影响,不然对鱼没这么“情有独钟”。“鱼”与“余”谐音,“年年有鱼”即年年有余,寓意生活美满富裕,钱物有余。

鱼业组居民石结萍家的楼房,是排湖边上最显眼的建筑,在她家二楼阳台上,挂满了腊鱼。石结萍说,她家腌的都是红尾鱼,市场上至少要卖15元一斤,每条足有一斤多重,形如白鱼,价格要比白鱼贵,它的肉非常细腻,吃起来特别有味道。今年,她家腌了40多斤红尾鱼,等到晒干后,将它切成鱼块,放进冰箱保存。

“放在过去,腌这么的红尾鱼过年是件做梦都想不到的事。”指着挂在竹竿上的一条条红尾鱼,石结萍高兴地说。像叶仁喜家一样,当年,石结萍的一家老小也都住在船上,过着水上漂泊的渔家生活,一家人的经济来源全靠打鱼的微薄收入。如今,一家人都搬到了岸上,还在排湖边盖起了当地最好的楼房。去年,他丈夫在承包排湖的一家养殖公司上班,两个儿子都在外面打工,一年下来的收入加起来有十几万元。自儿子成家后,石结萍每年都要腌上三四十斤腊鱼,等到春节过后,让儿子儿媳捎到外面做菜吃。

谷满仓、鱼满仓,佐坝乡渔村过年忙。不是吗?所到之处,不是人们在忙着打鱼面、晒鱼面,就是在忙着腌鱼、晒鱼。这是丰收的忙,这是幸福的忙。

随着时代的进步,许许多多的习俗都在变,但不管过年的感觉怎样“变与不变”,“团圆、祝福、亲情、心存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唯有这些感情内核才是真正的“年味”,而这种“年味”恰恰在宿松县佐坝乡打鱼面、晒鱼面的传统习俗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新闻推荐

洲头乡启动困难残疾人 家庭无障碍改造工程

本报讯为做好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从1月份开始,宿松县洲头乡从残疾人家庭的特殊需求出发,对辖区内困难残疾人的基本生活情况进行走访,实地查验了残疾人家庭门口、厨房、卫生间等无障碍设施...

宿松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宿松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打鱼面鱼米之乡年味浓 本报通讯员 孙春旺)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