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滨村农妇王运莲高兴地用上了清洁卫生的自来水。1月20日,家住晋熙镇湖滨村董屋组的农妇王运连一边洗菜一边高兴地对记者说:“我们现在吃水用水既方便又干净卫生,是县自来水公司在结对共建中帮老百姓解决的一件大好事。我们再也不用担心过去吃井水时一遇天干就根本不够用,甚至还要到附近河里挑水吃的困惑。”
据了解,县建设局所属的自来水公司与湖滨村签订了“结对共建”协议书,一次性无偿投入10多万元,帮助该村董屋、东河两个组80户群众在3个月内铺设管道2公里,从根本上解决了吃水用水难题。王运连的一席话,道出了我县实施城乡结对共建“四助”联动工程的一个真实写照。
近年来,我县积极探索以城带乡、城乡互动、资源共享的党建工作新思路,扎实开展城乡党组织互助共建活动。132个县直机关党支部以“1+1”、“1+2”的模式分别与177个村(居)党组织“结对共建”,2997名党员与6035户农户“牵手帮扶”。城乡共签《结对共建协议书》,组织广大党员深入共建村、结对户开展“送政策、送法律、送信息、送技能、送服务、送温暖”为主要内容的“春风六送”活动。如县交通局组织所属6个支部与6个农村党组织开展“六个一”互动活动:即签订一份共建协议、开展一次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行动、组织机关党员到结对村开展一次组织生活、为困难群众献一份爱心、到结对村开展一次农村公路建管养护长效机制专题调研、每年为结对村办1-2件事实。截至目前,132个城区机关党组织都到结对村(居)开展了帮扶活动,共为农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1705件。
在结对共建工作中,一方面,我县注重发挥结对单位职能优势,分类指导,统筹安排。县农委、林业、水产等涉农部门党组织重点结对各类专业示范村,县委组织部、县民政局等单位重点结对村级班子薄弱村,县委政法委、公安局等执法部门重点结对社会治安基础较差村,发改委、财政局等单位重点结对基础设施薄弱村,选派或选聘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重点结对联系选派或选聘村。一方面,还十分注重发挥机关党组织在技术、信息、项目、资金和人才方面的优势,积极开展互帮互助活动,为建设和谐新农村提供了强大的发展动力。
技能互助强内力。我县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培训的资源优势,积极组织开展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为城市居民下乡创业和农民进城发展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县劳动就业局在农村全面实施了以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培训为主的“五大培训计划”,以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在全县15个乡镇设立了培训站,在38个村设立了办班点,建立农民工创业园3个,已累计培训农村劳动力11085人次,培养创业农民138人,127名农村致富能手通过SYB创业培训成了“创业小老板”。县畜牧局选派了10名技术人员与100个规模养殖户开展技能帮扶,特别是为全县养猪专业村新仓镇惠民村具体指导科学喂养,使农户每头生猪饲养成本降低了60-100元,仅此一项就帮助养猪农户增收600多万元。县水产局组织481名渔业协会和龙虾养殖合作社会员与水产养殖大户结成了帮扶对子,开展“面对面”培训,解决了养殖户信息不灵、技术缺乏、销售不畅的问题。
项目互助提引力。我县注重在充分挖掘单位资源优势、整合行业资源、找准城乡供需关系的基础上,大力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项目,努力将组织结对延伸为项目结对,将项目共赢点转化成互动对接点。县蚕桑公司与晋熙镇花亭湖村展开育苗合作,组织前进、乌石两组85户蚕业合作社会员培育桑苗,两年共出圃优良品种桑苗250万株,增加农民收入75万元。县林业局7名党组成员、20名专业干部与15个乡镇和油茶种植示范村结对帮扶,从技术、生产和市场等方面进行全程指导服务,扶持华源农产品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建设了年产400万株优良无性系繁殖油茶苗圃,解决了茶农造林用苗问题。
资金互助添动力。我县积极探索财政扶持生产发展、帮助农民增收的扶贫开发新模式,在全县174个村全面实施了村民生产发展互助资金项目,累计投入项目本金848.5万元,受益农户数7341户,受益人口人均新增纯收入200多元,较好地体现了互助资金的生产性。小池镇方兴村程屋组首批8户借款2.9万元资金用于生产发展,使人均增加纯收入132元。小池镇银山村通过吸收村民参股的方式,创立了农民资金互助社,到目前为止,资金互助社资产总额达376.84万元,期内累计借出资金1020余万元,全村有82%的农户受益于互助社。党员陈建国用互助社提供的1500元启动资金,通过几年的滚动发展,如今年出栏生猪上千头,年贩运仔猪上万头,带动全村60多户农户从事生猪养殖。在资金互助社的帮助下,银山村蚕业合作社和养殖合作社也相继成立。目前,蚕业合作社中有105户社员得到了资金互助社50万元的资金支持,养殖合作社已有18户百头以上规模养猪大户获得38万元资金支持。资金互助社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当地产生了巨大的辐射带动作用,新华、石霞等村也在借鉴银山经验基础上,筹建了资金互助社,银山资金互助社的帮扶模式正逐渐成为新形势下开展城乡互帮互助的新途径。
信息互助增活力。依托“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和“电视上网工程”,在全县建立农家书屋62个,174个村级远程教育文化信息共享站点全部配备了电视机、电脑,接通了宽带,实现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村党组织依托远程教育开展文化和技能培训,搭建城乡项目、技术和市场信息的交流平台,加速城乡信息传递,通过网络平台,发布项目和市场信息,盘活城市资金和农村资源,较好地实现了城乡供需的有效对接。
(本报通讯员 潘茂仁 本报记者 刘辉)
新闻推荐
“从2010年开始,我们环卫工也有奖励了,做得好每月能拿100元钱的奖金呢。这份工作很好,我做得很起劲。”农历2009年11月30日,当记者在法华路垃圾中转站见到正在清倒垃圾的环卫工占小红时,她满面笑...
太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太湖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