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记者在江塘乡大塘村村务公开栏内看到,该村财务公开第四期已经向村民公示了,其中的项目资金数、收入及支出等情况让村民一目了然。该村财务监督组会计告诉记者:“以前总觉得村干部可以捞到很多油水,自从实行‘村财乡管\’后,村里成立了财务监督组,村里的财务收支情况我们监督组都明明白白,发觉并不是想的那样,村里用的每一笔钱都能给老百姓一个交待。现在,村民们对村里的财务都非常满意,很放心。”
据了解,村级财务混乱,账目不公开,一度成为引发农村社会矛盾的“导火线”,成为不少村干部的“紧箍咒”,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为破解这一瓶颈,江塘乡自2005年撤村并村开始,创新村级财务管理机制,实行“村财乡管”,在坚持村集体资产所有权不变、资金使用权不变、财务审批权不变、债权债务关系不变的基础上,将村里的转移支付等各项补助资金、收入纳入农经站设立的村级资金专户,分村分账进行核算。现在,该乡每个村都有了一本明白账,不仅让群众对村里的财务一清二楚,而且让村干得到了老百姓的信任,进一步密切了干群关系,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促进了社会和谐。
走进该乡农经站,只见办公室墙上贴满了财务管理制度、现金管理制度、专款专用制度等规章制度,特别是财务管理服务流程图十分醒目,对报账、审批等程序标示得非常清楚,标志着该乡的“村财乡管”走上了规范化的轨道。
早在2005年,该乡就以撤村并村为契机,成立了财务清理领导小组,由乡长任组长,从农经、财政、纪委等部门抽调人员,逐村进行清理,封存帐户,盘存现金,将所有收入支出凭证审核后封存,交农经站清理、记账,按照当地群众意愿实行资产、财务合并。对村级固定资产当场进行清点登记,为村级集体土地、山场、林果园等固定资产进行评估作价造册登记,将撤村前村级所有资料全部集中到农经站,从而为规范村级财务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为进一步规范管理,该乡制定了财务管理、票据领用、档案管理等系列制度,明确了村级财务管理人员、服务中心、村委会、村民代表、财务监督组、村报账员等的职责,坚持做到“六统一、五把关、四签字、三盖章、双代管、一公开”。即:统一执行新的《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制度》、统一设置账簿、统一凭证样本、统一使用专用票据、统一在信用社开设村级集体资金专户、统一档案管理;把好村民代表议事会和党员代表议事会的审议关、村民理财小组监督关、支书审查关、主任审核关和服务中心审核关;坚持业务承办人、村委会主任、支部书记和中心主任签字;村民主理财小组和服务中心均要盖章,专用收据要加盖农经站票据管理专用章;村财务、村资金由服务中心代管;每季度向村民公开村里的财务收支活动情况。与此同时,该乡还大力推行电算化管理,简化了操作流程,提高了办事效率,避免了人为作假、越权操作等行为,规范了村务公开表格,增强了财务工作的透明度。
大塘村财务监督组会计说:“管和不管就是不一样。去年,监督组发觉村里的一些项目开支不合理,完全可以压缩,就向村里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村里采纳了,今年这方面就有明显的好转,使项目资金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大塘村书记汪玉平深有感触地说:“我在村里工作多年,以前村民总认为村干部得到了很多实惠,对村干部有很多意见,真是说不清楚。实行‘村财乡管\’后,村里花多少钱、钱花在了哪些地方,村民们心里都清楚,对我们村干部也就相信了。这对于村干部的成长及素质的提高有很大的好处,也让我们明白村里的钱要花在刀刃上,要真正为群众做点实事,才会受到群众欢迎。”
据该乡农经站负责人叶宜胜介绍,在实行“村财乡管”制度后,随着管理的进一步规范化,各村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用在了修路、建村卫生室、发展产业等方面,村民们得到了最大的实惠。
(本报记者叶玲玲 王三保)
新闻推荐
县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经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确定为245名。2007年元月18日选出县十四届人大代表240人,缺额5名。县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以来,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调出本县行政...
太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太湖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