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传林文/图
自古以来,太湖县人文荟萃,文化底蕴十分厚重,早就以“一门四进士,十里两状元”而美誉省内外。近几年来,全县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以争创全省文化先进县为目标,从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艺创作、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三个方面入手,加大对文化的投入与建设力度,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与愿望,充分彰显出太湖文化事业发展强势。
挖掘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内涵
具有建县1600多年历史的太湖县民风纯朴,民俗丰富,人杰地灵,文化厚重,“一门十进士,十里两状元”传为佳话。“龙山夜雨、马路西风、法华方竹、玄妙古松”四大景致自古以来闻名遐迩。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和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花亭湖,千重山色,万顷波光,景色宜人,享有“大别山中第一湖”的美誉。“立雪断臂求法”的二祖慧可早在北周时就来到牛镇狮子山传法诵经,使这里成为中国佛教禅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20世纪以来,秉承着佛教文化的悠久传承,这里成为原全国政协副主席、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人称“活佛”的赵朴初先生的家乡。1985年5月亲笔题写“二祖禅堂”匾额。狮子山上“二祖禅堂”被宗教领袖赵朴初先生誉为“中国禅宗第一道场”。1991年朴老为修复二祖道场缘起,任名誉主任。上个世纪90年9月,赵朴初先生回故乡视察二祖道场时说:“狮子山是一座不平凡的山,山是一座佛,佛是一座山”、“没有慧可,就没有中国禅宗。这不仅影响着整个中华文化,而且逐渐影响世界文化”。同时,赵朴初先生称誉狮子山是“中国佛教禅宗第一道场”,并亲笔题写匾额。1995年元月,日本国东洋大学田村晃佑等三位教授、博士专程赴二祖禅堂(考察)朝圣拜祖,并题下“祖师西来意”、“光寿无量”等条幅。2000年10月,法国、德国、美国、挪威、丹麦、荷兰、加拿大、瑞士、比利时欧洲9国近百名禅宗信徒组团,不远万里,赴狮子山寻根朝圣,拜祭二祖。二祖禅堂的恢复,使二、三、四、五祖的道场联成一片,成为举世观瞻的禅宗胜地。
彰显地方特色打造文化名片
这些年,我县紧紧抓住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大力鼓励发展文化产业的大好契机,主打地方文化品牌,不断做大做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支柱产业,积极将花亭湖旅游文化和佛教禅宗文化推向市场,初步取得了显著的“文化产业效应”。特别是“给我一天,还你千年”的五千年文博园于2008年7月招商落户太湖以来,建设速度飞快,影响日益深远,成为全省最大文化产业工程发展的一大亮点和太湖对外形象的一张名片。目前,占地500亩、投资6.1亿元建设的五千年文博园设立的天人合一景区、皖江文化长廊、千人表演艺术馆、天上人间景区、五千年文化长廊、文化安庆景区、盘龙山景区、劳动创造历史景区、四大艺术馆、磨崖石刻等十大景点初具规模,来自全国各地游园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尤其是太湖县抓住此次举办花亭湖旅游文化节的机遇,把文博园的开园和旅游文化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开展了花亭湖自驾酷车大巡游、环湖全能挑战大赛、负重跑山赛、皮划艇泅渡接力赛、沙滩越野赛、沙滩露营狂欢晚会等大型国际户外运动,来自安徽、江苏、河南、山东、湖北等全国14个省份的1200多名户外运动“驴友”参加了我县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花亭湖金秋户外旅游文化活动。
建设文化项目培育文化品牌
太湖特有的禅宗佛教文化名副其实地成为催生地方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又一个“车轮”。从二祖慧可到“佛爷”赵朴初,从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唐建的西风禅寺到“淮西古刹”--海会寺,从二祖禅堂到晋朝的佛图寺,从已经建设的赵朴初文化公园到即将新建的二祖禅宗文化园,无不凸显出太湖极为深厚的禅宗佛教文化底蕴。自2001年开始,经全国政协批准,我县在位于赵朴初故里的寺前镇麒麟村万年冲投资千万余元新建了占地46万平米的赵朴初文化公园,在背倚巍巍双凤山、面临泱泱花亭湖的青山碧水环境中,已经建成的赵朴初先生塑像瞻拜地、赵朴初故居、状元府等景点吸引了澳大利亚、日本、马来西亚等海内外高僧大德以及广大游客慕名纷至踏来,瞻拜朴老,切身感受中国禅宗佛教文化的源远流长。而赵朴初诗词书法碑廊、报恩禅寺、拜石湖和东方第一佛塔等赵朴初文化公园重点组成部分也正在尽力招商建设之中。而已经规划建设的二祖禅园即将破土动工,建成后,将成为我国第一个禅宗文化园林,这对大力弘扬我国悠久的禅宗佛教文化、做大做强太湖禅宗佛教文化产业产生积极的影响。为了不断适应日益发展完善的禅宗文化,我县通过成立安徽省赵朴初研究会、制作朴老瓷盘画像、编制有关佛教文化书刊、新建专业佛香生产厂等多种载体,逐步实现了禅宗文化研究开发和市场运作的产业化、多元化、精细化、科学化。在已拥有赵朴初文化公园的基础上,今年五月将全面建成开放。总投资达10个亿的花亭湖湿地公园顺利通过国家的审批,产成为国家级。不久的将来,在湿地公园内将建立自然湿地观光区、休闲度假区、温泉疗养区、佛教文化宣传旅游区、湿地保护宣教观光区等项目区。总投资过2亿元的五千年农博园项目也将今年开工建设。
发掘地方特色繁荣文艺创作
去年5月,我县黄梅戏剧团在开展送戏下乡的同时,还主动走出去寻找市场,先后赴长三角地区演出57场次,既增加了收入,锻炼了队伍;又更新了观念,传播了黄梅戏文化。在安庆市第五届黄梅戏艺术节上,我县组织专业人员创作、编排的大型现代黄梅戏《山梅》,参加了公演,荣获金黄梅奖。该戏融恩情、亲情、爱情和社会关爱之情于一体,讴歌了不离不弃、自强不息的时代精神,传承知恩图报的传统美德,紧扣时代主旋律,催人奋进,深受各方好评。
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将太湖素有诗词文化之乡的美誉传承下去,我县启动了创建“中华诗词之乡”工作,通过诗词进乡村、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广泛开展了诗词教育工作和诗词、诗歌创作。目前,全县有86个中小学建立了诗词组织。并组织全校教师研究诗词知识,把诗词创作、吟诵融入教学,培养学生诗词兴趣。县实验小学始终把培养学生诗词素质作为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经常开展诗词吟诵活动,让传统诗词在孩子们幼小心灵中扎根。目前,全县15个乡镇和大部分县直单位分别成立了诗词分会,并经常性开展诗词创作和诗教活动,让诗词传播千家万户。
加快文化发展建设文化大县
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加快建设覆盖全县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社区文化、广场文化等群众性文化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在建设“文化大县”的背景下,全县乡村结合自己特点,北中镇、牛镇镇响亮地提出了“文化塑村”、“文化强镇”等口号,树立文化品牌,弘扬历史文化,教化乡民,泽被后人。
全县多方争取资金,现已建立起高标准乡镇综合文化站6个;县图书馆成为国家一级图书馆,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受到全国的表彰,文化共享工程形成了县设中心、15个乡镇建站、174个村有播放点的全覆盖网络,实现100%的村共建共享。先后建立起高标准的农家书屋62个农家书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等一批文化惠民工程的实施,它们在丰富农民朋友文化生活的同时,也成为了广大农民致富的“加油站”。
加快文化发展,建设文化大县,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必然要求。文化的作用不仅在于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而且它的内涵和功能发生了重大变化,直接成为社会进步的主要指标,成为生产力的重要因素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内容。在经济较量千帆竞发的同时,将是文化竞争的百舸争流。以人为本,加快文化发展,努力建设文化大县,进一步激发全县各族人民“热爱太湖,建设太湖”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人的素质不断提高和全面发展,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新闻推荐
一、先进单位(一)绩效考核综合奖一等奖:徐桥镇县委宣传部(文明办)县发改委县地税局二等奖:江塘乡县检察院县移民局县国税局三等奖:大石乡县纪委(监察局...
太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太湖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