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新闻 桐城新闻 怀宁新闻 潜山新闻 太湖新闻 宿松新闻 望江新闻 岳西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安庆市 > 太湖新闻 > 正文

正飞溅的火花是他们生命的光芒落下的锤声是他们人生的

来源:太湖周刊 2010-03-31 18:56   https://www.yybnet.net/

正飞溅的火花,是他们生命的光芒,落下的锤声,是他们人生的节拍。铁匠,一个曾经熟悉的职业,如今已经几乎销声匿迹了,随着现代机械制造业的迅速发展,叮叮当当的打铁声渐渐在人们的生活中远去。今年正月,记者偶然在我县天华镇马庙村采访时,遇见一位古稀老人仍在坚守着手工打铁这门老手艺。铁匠师傅名叫詹贤荣,今年67岁,在天华镇,他的名气犹如那锵锵的铁锤声般响亮。 

当记者走进詹贤荣师傅的铁匠铺,就是一个简易的土砖屋,老人正在打制一把乡亲订做的锄头。只见铁锤在他手中上下挥舞,清脆的响声回荡在铁砧上,在他布满岁月痕迹的脸上很是苍桑。见记者来,詹师傅放下手中的活计,很愿意地向记者讲起自己的入行经历:“在过去,乡下有句非常流行而实在的口头禅——荒年饿不死手艺人。几乎所有的农家孩子在辍学后到达十五六岁,家长便会托个信得过和手艺高的熟人学一门手艺,好一辈子有个养家糊口的谋生手段。因此,乡下像我这样的手艺人非常多,我十五岁时,家里大人就为我拜师学打铁了,这一干就四五十年了。从前,打铁匠的辛苦与手艺的不轻易外传,使之成为乡间稀少而又重要的角色。打铁作坊过去多由父子,兄弟经营,偶尔也能见到雇请个把学徒的。” 

听老人这么一讲,还真勾起了我童年时的记忆。在我小的时候,打铁匠的职业尚未因需求减少而衰败没落。在我们大队徐岭组有个铁匠世家,称三铁匠,年纪40多岁就已经相当的驼背了。又有人背后叫他们三驼子。三铁匠如果讲出身,还算个铁匠世家。据说他们祖上两代都是打铁的,可能和常年累月的弯腰劳作有关,而无一例外的都驼背。三驼子的叔叔,在暮年行走时,腰已经是90度的弯曲状了。 

在距离我家不远的罗家墩,三铁匠的打铁铺就在街上,小铺的墙上挂满了制作好的锄、铲、锹、镰刀、菜刀、柴刀等小铁器。打铁是一种分工协作的活儿,拉风箱的,融铁块与抡大锤的,至少要三个人才能开动起来。因此记忆中,三铁匠的两兄弟和他们的叔叔家里人都靠从打铁铺的收入中营生。 

在生意好的时候,只见打铁铺的炉火通红,打下手拉风箱的人汗流浃背,还要用力来回地拉动风箱。三铁匠兄弟则胸围老土布制作的巨大围裙,用长长的铁火钳往火炉里放置铁块,等铁块烧得通红,兄弟两人捡起铁块在铁砧上用大铁锤轮番卖力地锤打,因为铁块冷却很快,因此这个环节对时间控制很严,所以往往是挥汗如雨。反复几次熔炼锤打后,再用小锤敲打成型。据说,一件铁器的水准高低在于火候,行话叫淬钢火,就是在铁器成型后趁热放进在地上挖的水宕中蘸水冷却。然后通过开刃细磨,一件耐用锋利的刀具就产生了。 

如今,无论是镰刀锄头,还是生活刀具,都能很轻易的在集市上买到。工业化的进程摧毁了生产力相对不高的打铁行业,乡下打铁人也随着时间的流逝像詹贤荣老师傅一样垂垂老矣,渐行渐远了。最早知道打铁是唱歌。小孩跟着大人唱,其中有一句“快把那炉火烧得通红,趁热打铁才能成功。”很雄壮的感觉。打铁师傅的基本工具是铁锤,铁砧和火炉。打铁的条件比较差,铁砧安放在一根粗木桩上。火炉很小,没有烟囱,只连着一个很大的木制风箱,火炉里烧的是麸碳,到了八九十年代才有烧煤的。把铁坯也叫毛铁(长方形)在炉上加热,一个徒弟拉动风箱,炉火不止是烧得通红,甚至可见蓝火苗。毛铁在炉上烧到桔黄色,徐师傅用一把长铁钳将坯料从炉中夹出,放在铁砧上,一手持钳夹住坯料,另一手持一短把小锤往坯料上打。一个徒弟用一长把的大锤,双手握锤,重击坯料。一小一大,交替锤打,在外人听来就是叮当叮当响的节奏。徐师傅的小锤也叫点锤,他是给徒弟的大锤作向导。徐师傅的锤落在哪里,徒弟的下一锤就会大力地跟去。打铁要趁热,所以落锤比较快。打铁的噪声比较大,语言的交流就不太有效。因此,师徒们之间的交流就在铁砧上。你来我往,锤起锤落。徐师傅既要决定打击部位,还要负责翻动坯料,徒弟们只要卖力挥锤,跟上师傅的锤路就可以了。 

毛铁坯料的颜色从出炉时的桔黄变成红色再变成暗红色,就意味着温度降低了,金属的可塑性变差,需要再加热。将铁件再放到炉上,另一徒弟使劲拉动风箱。等到铁件烧热,再来一轮锤打。如此反复,直到农具形状达到要求。然后是淬钢火。铁件烧到见红,迅速地放入水中,淬硬。毫无疑问,打铁是个力气活。打铁的人也就意味着很有力气。早年间,我国的文艺作品中铁匠通常都是正面人物或者是工人阶级的代表。典型的铁匠形象是黑红的脸堂,粗壮的胳膊和满是老茧的手。不好意思,我小时候见的三铁匠人的体格未必魁梧,却很精干。夏天的时候上身是光着脊梁,皮肤黝黑而发亮。身上并没有多少汗水,大多被炉子的高温蒸发了,或者在打铁的时候挥洒而去。有一次见到铁匠徐师傅和徒弟们吃饭。那饭是徒弟在打铁炉上做的,水是用圆形的铁水壶盛满水吊在铁炉上方,靠铁炉子上窜出很旺的火苗烧煮。菜就是水煮白菜加点盐,没有一滴油星。徐师傅和徒弟们每人端一个小饭盆蹲在地上,就着唯一的水煮白菜吃,几分钟的工夫,风卷残云般地结束了午餐。然后徒弟去洗锅,师傅架上铁坯件又开始新的一轮工作。 

小时候家里没有多少铁器,大人们都说在一九五几年的时候还献出去了一些。不多的铁器中,大多是各种铁制农具、刀具和烧火的火钳是铁打的。印象中打铁师傅的主要产品是老式门的钌铞,铁叶子,烧火的用具,瓦匠的瓦刀,四齿耙等简单产品。其实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时候,这一古老的行业已经日薄西山了。相比而言,工业化生产的产品质优而价廉。打铁匠毕竟没有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即便是从政治的高度看,这一行的衰落也是意料之中的,但在中国广大的农村,一代代鞠躬尽瘁的打铁匠们千百年来为中国的农业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 

儿时在农村没多少热闹看,婚丧嫁娶的一年遇不上几回,就常盼着来个打铁的热闹热闹,给沉寂的乡村增添点响声。这不仅是孩子们盼望的事,就连上岁数的人也常盼着。 

在夏日里,徐师傅们打铁都光着背,腰扎被火星烧出很多小洞的破挡布,脚面上罩着老土布做的遮档布。围着炉火,汗水混合着碳灰和铁屑,不时的在脊背上淌出道道印痕。当铁器在小火炉里烧到一定火候后,徐师傅用铁钳夹到砧子上,此时徒弟就抡起大锤,在徐师傅小锤的引领下,指到那,打到那,响起非常有节奏的叮当声:叮叮当,当当叮;叮叮当当,叮叮当当;当叮当,当叮当。这时我们的小伙伴中就有人随着敲打声喊:你当托,我不当;不当不行,不当不行;当就当,当就当。在人们的嘻笑声中,徐师傅的徒弟放下手中的活就去追撵我们,当然,那只是做做样子,他们也是喜欢凑热闹的人越多越好。 

我和小伙伴们不仅喜欢看徐师傅们打铁的动作,还喜欢看他们仨吃饭的情景。那时我们过年才能吃上顿白米饭,但这打铁的,却顿顿吃白米饭,,馋得我们直咽口水。虽然越咽口水肚子越饿,我们还是谁也不愿离开徐师傅们,还常常耽误上学。 

“现在农村打铁的已很少。”天华镇马庙村资深望重的老铁匠詹贤荣这样惋惜地告诉记者。多少年来,打铁人将烧红的铁器常伸到凉水里去淬钢火以增加钢度的事,曾给我的启迪,让我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将其视为对自身的磨砺,以便更加刚强起来,人生要靠艰苦奋斗,这才是人生中的真谛,刚强也为人生创造了新的标杆、新的事业、新的生活、新的境界。 

◎本报记者李传林

新闻推荐

太湖县2009年民生工程目标任务

省民生工程30项1、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符合低保条件的农村居民全部纳入保障范围,按规定标准及时、准确、足额发放补助资金。 ...

太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太湖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正飞溅的火花是他们生命的光芒落下的锤声是他们人生的)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