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县交通局来到结对帮扶村——天华镇马庙村开展帮扶活动。“通过帮扶,使该村交通等基础设施得到改善,经济得到发展,人民生产生活得到显著提高,村容村貌发生深刻变化,村民们不会忘记县交通局给予的大力支持。”马庙村党总支书记詹益新说。
要致富,先修路。“在工程项目推进上有什么困难,在施工过程中有什么技术质量难题,我们会协助解决,事关群众生活的民心工程可千万马虎不得。”在实地踏看了马庙村在建村道工程现场后,县交通局陈时彪局长语重心长的叮嘱着。陈局长当即拍板定案。
随后,陈时彪率局机关、运管所负责人多次与村两委进行了座谈、交流,充分听取了村两委的发展计划和意见后,首先解决制约村经济发展瓶颈,从村组通路上做文章。交通局共筹资80万元资金,买了炸药、雷管、凿岩机,安排工程技术人员现场进行指导施工,党员干部和全村群众开山填谷,修通了戴岭、麻石5公里的盘山路,随后把村中道路浇灌成水泥路,连到村民家门口。扶持通达工程竣工后,不仅方便了当地村民出行,而且有力促进了全村经济发展。
马庙村地处宿太交界,属贫困村,交通不便,信息不畅。全村山场面积达16937亩,是个山多地少的山区村,基础设施薄弱,全村810户2900多人,2007年人均收入仅1100多元,是我县各项经济指标最低的欠发达村之一。自县交通局前年与马庙村开展“结村帮扶“活动以来,根据马庙村经济现状和村民的迫切需求,“会诊把脉”确定帮扶内容,县交通局、运管所,“引线搭桥”争取项目资金,同时丰富结对帮扶的形式和内容,每逢“六一”、“七一”、春节等节日为村和村学校送电教设备,体育器材,为特困党员送温暖。县交通局把结对帮扶工作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内容,真正把党的温暖送下去,把群众的愿望和呼声带回来。通过县交通局、运管所的帮扶,现在的马庙村发生了深刻变化:出行交通得到了改善;村民收入得到了增加;山区产品货畅其流;村容村貌得到了改观;人们思想得到了解放;全村经济得到了发展;全村呈现出一派文明、祥和的新气象。
(通讯员张英 本报记者李传林)
新闻推荐
春暖花开时节,在大石乡塔岭山上,十几位农民正在新开辟的油茶园中施肥。据油茶园的承包人———青年农民陈怀新介绍,2008年,他看到家乡发展特色农业的优惠政策,毅然回乡承包了塔岭山,在两年时间里...
太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太湖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