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养牛,人们便很自然地会想到这样的场景:一座标准化的养殖场,数百头品种不一或花色各异的牛儿被拴着,吃草、反刍……然而,对于太湖县北中镇望天村的“牛倌”吴正东来说,他们村方圆数十里的山场就是他天然的养牛场,村里有70多户人家成为了他养牛的股东。
望天村地处偏僻山区,与湖北英山相邻,被群山环抱,山上青草丰富,又有河流从山边经过,特殊的地理环境与条件,正是适宜养牛的好地方。早在1981年,看到村里人养牛卖牛肉能赚钱,而且风险小,二十来岁的吴正东也不甘寂寞,学着别人家养起牛来。虽说只养了几头黄牛,可是其中的艰辛与苦处吴正东却尝到了不少。也许是老天故意要捉弄人,他家养的牛三天两头老是生病,每年在牛身上花去药费达1000元以上,在技术上他也是知些皮毛。后来在县农业部门的帮助下,他下狠心到县畜牧局进行学习,那个认真的劲头让当时在场的人十分感动。功夫不负有心人。就这样,他终于慢慢地掌握了养牛的技术要领。不仅懂得了牛病的防治,而且还学会了氨化饲料的制作。因此,他家养的牛因为长年吃草,肉质鲜松、口感较佳,成了市场上的抢手货,他家也靠着养牛渐渐致富。如今,仅养牛一项他家年收入可达三、四十万元。今年,他将养牛的规模扩大到120多头,其中有100多头放在附近农户寄养,另20头牛他则自己在家里请人放养与看护。
吴正东养牛的方式与别人不同,因为他总是把牛寄养在别人家。用他的话说,一方面,可以减少自己的劳动量,有更多的精力去跑销路;另一方面,当地农户通过寄养他家的牛,不仅可以耕作,而且如果下了牛犊,双方还可分得牛犊长大后一半的收入。当然,这些在寄养前,他都要与周边的农户签订好相关协议。三十年来,吴正东总是将寄养牛的对象放在村里的贫困户或智力较差、收入低的农户,许多农户也通过放养他家的牛,脱了贫致了富。望天村黄泥组80来岁的赵增永,儿子是个残疾人, 20年来靠是养牛,他家的生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逐渐走上了脱贫之路。望天村旁边的马嘶村吴礼诺,50多岁,智力较差,从1997年开始为他家放牛,现在已从原来的一头牛发展到5头,其中两头牛除了耕种自家田地外,还通过替别人家耕作田地,每年收入加起来就有5000多元,今年还准备盖新房呢。
牛的最大特点就是勤劳、默默无闻地奉献,也许是牛的这些品性深深地刻在吴正东的心中。富裕了的吴正东始终没有忘记回报社会。可以说,在当地得到过他帮助的人数不清、记不清。望天村的吴伯林就是其中的一户。他家是全村有名的特困户,一家三口人,老俩口都是老弱病残的忠厚人,以种庄稼、砍柴卖养家糊口,靠着吴正东和亲戚、周边人家的帮助,其子吴进好不容易读完了高中。2005年,吴进以优异成绩被武汉师范学院录取,可是家里却一贫如洗。就在吴伯林束手无策之际,吴正东除了个人带头捐款外,还在村里广泛发动村民捐款献爱心,一个多月里收到近万元捐款,随后,还委派两名村干部将吴进送到高校,使他终于圆了大学梦。
正是在吴正东的带动和影响下,现在养牛已成为当地农民的一项主导产业。在望天村700多户中,养牛户达100多户。吴正东也因此多次受到市县表彰,并光荣地当选为县人大代表。
(本报记者 王三保)
新闻推荐
2010年4月30日 星期五 第297期 农历庚寅年三月十五周刊部地址:太湖县新城熙湖路2号(县委一楼) 邮政编码:246400 电话:0556—4169698 电子信箱:thxxs200506@163.com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05 邮发代号25...
太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太湖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