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前镇林冲村座落在凤凰山脚下,背靠双凤尖,中间一条河,两边为高山,沿河两岸分布着田野和村庄,地形如同“小山峡”。该村由原黄合、林冲两个贫困小山村合并而成,全村总面积约6平方公里,9个村民组372户1318人,其中贫困人口217人、五保户17人,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3亩,是全县典型的山库区重点贫困村之一。就是这样一个峡谷穷村,不到几年功夫,已嬗变为一个新房多、旧房少、公路畅通、林木繁茂、六蓄兴旺、自然和谐、环境优美、初具规模的和富新村。
面对着“穷山峡谷、山高路远”的现状,林冲村一班人切实服从于寺前镇党委政府的工作大局,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及时将“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和“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理念灌输到广大群众中,抓住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发展。
规划一张图。为确保新农村建设做到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该村采取“四议两公开”即党组织提议、村两委商议、党员议事会审议、村民代表大会决议、开头公开,结果公开。其一,大力整治全长2000米、宽20米的林冲河道,分作四期实施。首期500米两边河坝已全部用方石和水泥砌接成功;其二,积极修路建房、改水改厕。2007年至2009年实现了组组通水泥路,全村8公里水泥路已全部竣工验收。2008年完成了文岭组260多人的人畜饮用水工程。全村规划新建126口标准化沼气池,去年已完成40口。规划20年内把林冲村40多个屋场建成9个标准村庄,垦复良田百余亩。其中, 2007年至2009年已完成了象形、新建两个组村庄规划建设和老屋基垦复工程,新建楼房百余间,已有42户搬进了新村庄。他们有的经商办厂,有的开车运输,各有其事。与镇区接头的林冲街已基本形成,商铺林立,人流活跃。
建设一盘棋。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无论村干变更,规划仍坚持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坚决克服各吹各的号、各定各的调。截至目前,已经实现了全村人饮用上了清洁卫生水,组组都通水泥路,户户都有水泥厕所,群众有病能及时就医,适龄儿童百分之百入学,消除了贫困户居住的危房,村部建有标准化的办公楼,设有农家书屋、文化娱乐场所和村卫生室,计划生育、平安创建等工作在县、市考核中名列前茅。
投入一整合。该村将上级安排的项目资金、支农资金和群众利用亲情关系引来的资金等一并整合使用,并实行严格的监管制度和透明的村务公开,确保把钱用在刀刃上,主动接受全村群众监督。
产业一条龙。该村结合村情民情,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做到工贸并举、助农兴农,不断提高现代农业的市场竞争力。目前,该村拥有花岗石厂、拉丝厂、皖松工艺品有限责任公司等工商企业15家,促进了商贸流通,激活了农村经济。同时,大力发展现有的茶场和林场,每年能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增加2至3万元。全村规划在现有200亩茶园基础上再扩种无性系茶园100亩,在现有500亩集体农场基础上再扩种油茶500亩、板栗150亩、瓜蒌50亩,并积极完善农业科技推广应用体系。
绩效一杆秤。在采访中,村民们说得最多的就是村两委班子凝心聚力、奋力干事的激情和服务群众、以人为本的态度。村民黄洪凯、汪建山都很自信地说:“村里五个支委的手机、电话号码家家户户都知道,只要群众有什么急事、难事打个手机或电话,就能享受他们的用心服务、倾心服务和贴心服务。”这也难怪该村总支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的黄友华坦诚地说:“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我们始终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时刻从那些符合农民意愿、带给农民实惠、得到农民拥护的实事好事入手,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农民真正分享新农村建设的成果。”
(刘先波 本报记者 刘辉)
新闻推荐
县长应杰苗在全县财政管理工作会议上强调严格管理规范乡镇财务推进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5月7日,县政府召开全县财政管理工作会议。县领导应杰苗、程志翔、王旺来、余正云出席会议。 应杰苗强调,要充分认识乡镇财政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乡镇财政是乡镇政府履行...
太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太湖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