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给农田放水不好放,经常要熬更守夜。以前我们家都是插单季,今年都改插双季稻呢。搞土地整理对我们老百姓有好处,田好做了,水也好放,老百姓做庄稼都轻松些,农机能够下田,耕作也方便啦!”小池镇村民方凤桃见到笔者采访就高兴地如实说。
为进一步改善农业灌溉条件和生产条件,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近些年来,我县大力组织实施了土地整理开发项目,对田、水、路、林、村等实行综合整治,促进土地集约利用,调整土地关系,改善土地利用结构,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手扶开到田头来;旱地冬不闲,水田两造连”,这就是我县实施土地整理项目后项目区农业生产的真实写照。如今,在已完成的项目区内,从前弯弯曲曲的田埂不见了,路上的大坑小洼不见了,以前跑土、跑水、跑肥的“三跑田”变成了保质、保量、保丰收的“三保田”,那些“只见播种子,不见绿庄稼”的撂荒地变成了村民争相投入的“香饽饽”。
小池镇村民徐法权承包了300多亩土地,他说如果没有搞土地整理,他是不会承包的。现在他承包300亩田,只要请三四个民工就可以管理所有田地,像以前是基本上行不通的,因为收割机进不去,水也不好放,种粮成本要高许多。经过土地整理后,一亩能够减少投资大概在150块钱左右。以前用牛耕,人工费用比较高,现在路通了,可以用大型农耕机械,一部机子一天基本上可以耕30亩田,在人工和机械投资方面的投入就比较少,利润回报率高,效益也自然就上来了。
小池镇土地整理项目是经国土部、财政部批准建设的国家级土地整理项目,总投资2549万元,涉及小池镇小池村、新华村等7个行政村,项目实施面积927.586公顷,项目建成后新增耕地69.686公顷,实施土地整理项目后,还促进了土地流转,使土地向种粮大户手中转移。项目区的土地利用效率大大提高,现整个项目区的土地流转已经达到了5000多亩。
“自从实施土地整理项目竣工后,我们的生产方式实现了大变革,种下的粮食也获得了大丰收。这是党和政府带给我们的福祉啊!”城西乡胜昔村村委会主任李向群笑容满面地逢人就讲。这项给村民们带来福祉的土地整理项目,建设规模116.7公顷,总投资381.6万元,新增耕地面积7.9公顷,受益群众3000余人。过去该村土地全部是沙丘,高低不平,大小不一,现在,通过土地整理后,田成方圆,路相连,林成片。该村第一年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外商老板来种“太湖糯”,当年的效益非常可观,老百姓得到的实惠比过去一家一户生产每亩要增加120元左右。
据了解,自2002年以来,我县共组织实施了6个国家、省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涉及城西、小池、徐桥、江塘等乡镇,项目总投资12174.11万元,建设总面积达3583.29公顷,新增耕地面积495公顷。通过实施土地整理项目,对项目区内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优化了土地的利用结构,有效地增加了耕地面积,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了机械化耕作的水平,提升了农业生产的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了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汪丹本报记者李传林)
新闻推荐
6月2日,市政协副主席殷金福率市政协人资环委部分委员到太湖视察林业经济发展情况。殷金福一行视察了大石乡千亩油茶造林基地、徐桥镇华源公司油茶育苗基地、太湖县苗圃育苗基地和山里郎...
太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太湖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