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壁画描绘佛图澄的神奇事迹。本报通讯员 周会明
佛图澄(232-348),俗姓帛,“西域人也。”(《高僧传卷九》)。佛图澄天资聪颖,自幼出家,曾到扁宾参学,能背诵数万字佛经,“善解文义”,还能“善诵神咒,能役使鬼物”。晋怀帝永嘉四年(311),已年近79岁的佛图澄沿我国古陆路丝绸之路,历尽千辛万苦,经新疆、河西走廊,来到我国洛阳。
佛图澄来华时,西晋刚亡,当时我国北方地区已分裂成十六个国家,军阀混战,生灵涂炭,百姓民不聊生。佛图澄来华“欲于洛阳立寺”,弘扬佛法的愿望破灭,乃“潜泽草野以观世变”。当佛图澄看到洛阳城内金碧辉煌的寺院被焚毁,许多僧人被杀戮。于是“悯念苍生欲以道化勒,杖策到军门。”投奔到石勒的大将军郭黑略麾下做幕僚。
石勒的大将军郭黑略信奉佛教,他把佛图澄待为上宾,敬奉为师。时值天下大乱,烽火遍地,郭黑略受石勒之命,征伐各地。每次出征前,他都请佛图澄预卜胜负,能胜则战,败则走之。所以总是打胜仗。石勒感到奇怪,就问郭黑略:“孤不觉卿有出众智谋。而每知行军吉凶何也”。意思是我不感到你有出众的智谋,却总打胜仗,是什么原因呢?郭黑略回答说“将军天挺神武幽灵所助。有一沙门术智非常”(《高僧传卷九》)。石勒听了,立即召见佛图澄,要他当面显显道术。佛图澄以钵盂盛水,口中念动真言,须臾间,钵盂中生出袅娜多姿的青莲花。石勒由此信服,将佛图澄收在自己的门下。
不久,石勒率军队自葛陂回师河北,途经枋头宿营。佛图澄对郭黑略说:“须臾贼至。可令公知”。果然不出所料,夜半敌军袭来,由于事先部署了防备,打得敌军丢盔弃甲而逃。从此,石勒更加深信佛图澄的道术。襄固城护城河的水突然涸竭了,河水的源头在城西北五里的地方。石勒唯恐敌军来攻,问佛图澄有什么办法能引来护城河的水。佛图澄说:“水泉之源必有神龙居之,今往敕语,水必可得”(《高僧传卷九》)。意思是要想有水,先要有龙,有龙才有水。说罢带了弟子法首等弟子来到城外水源处。
佛图澄盘腿坐在河岸上,命弟子点香,自己不饮不食,口中念念有词。河源处荒滩一片,一天,两天,只见奇迹出现了,一股清流汩汩地涌出来,一条五、六寸长的小龙随流而来,水势渐渐地越来越大,一会儿汇成滔滔的河水,顷刻把护城河注满。从此,更加敬重佛图澄,对他言听计从。光初八年(公元325年),刘曜派遣他的弟弟刘兵攻打石勒,石勒命石虎迎敌。石虎战败,退到石粱坞,筑栅坚守,同时派人回襄国向石勒请求增派援军。石勒征询佛图澄的意见,佛图澄说:“不必发兵了,昨晚刘兵已兵败被擒”。不久,捷报至,果然如他所说,石虎反败为胜。石勒对佛图澄愈发佩服得五体投地,被尊为“大和上”(《高僧传卷九》)。
石勒、石虎在历史上以暴虐残忍而著称,即使在十六国那样战乱频仍的时期,也很突出。面对这样的暴君,佛图澄宣传“帝王事佛”之术在于“体恭心顺,不害无辜”等佛教思想。他曾劝说石勒效“王者”,行“德化”,又恐吓石虎“布政猛烈,淫刑酷滥,显违圣典,幽背法戒,不自惩革,终无福佑”(《高僧传卷九》)。石勒听了佛图澄的劝谏后,“凡应诛余残,蒙其益者,十有八九”。石虎“虽不能尽从,而为益者不少”,使许多无辜百姓在战火中免遭杀害。
在佛图澄的辅佐下,石勒灭了前赵,建立了后赵,从此,石勒对佛图澄虔敬如神,凡事必先问而后行。石虎对佛图澄更加推崇,誉为“国之大宝”(《高僧传卷九》)。“衣以绫绵,乘以雕辇,朝会之日,和上升殿,常待以下,悉数举舆,太子诸公扶翼而上,主者唱在和上至,众坐皆起。”石虎还派司空每天早晚两次去向他请安,太子、大臣每隔五天要去拜见。佛图澄成为石虎的精神支柱。
群臣百姓见佛图澄受到这样的礼遇,都纷纷皈依佛门,出家修行。寺院佛塔一时纷纷林立,金碧辉煌。著作郎王度上奏,释迦牟尼乃外国之神,我们华夏不应祠奉。佛教自汉初传入中国,当初只准西域人信奉,汉人皆不得出家。魏承汉制,也循前制。现在国人不遵古训,遁入沙门,请求陛下应下诏严禁。面对大君的奏折,石虎说:“朕生自边壤忝当期运君临诸夏,至于飨祀应兼从本俗,佛是戎神,正所应奉。”(《高僧传卷九》石虎认为,我现在统治着中原,但我原本出生在胡地羯族,佛是胡神,不正是我们要敬奉的神吗?断然拒绝了大君的建议,在石勒、石虎等兄弟的支持下,使佛教在我国历史上第一次被封建最高统治者作为真正信仰所崇奉,并且纳入到国家扶植之中。佛图澄成为我国汉族地区有史以来的第一位被获准的向民间传播佛教的外籍僧人。
据史料记载,西汉元年(公元前2年),由大月氏使臣伊存口授浮屠经给西汉末年的博士弟子,东汉永平八年(65)楚王英供伊蒲塞(优婆塞)、桑门(沙门),斋戒祭祀浮屠,十三年,因结交方士,被控以密谋造反罪。佛教巫术化当时在我国不被当权者重视。东晋时期,佛图澄来华传播佛教,充塞着妖妄。《高僧传》记载,佛图澄能“善诵神咒,能役使鬼物。以麻油燕脂涂掌,千里外事皆彻见掌中。”能“听铃音以言事,无不效验”。在相当程度上,不但反映了当时西域的原始巫术已渗入佛教的情况,而且开创了我国神异僧侣一途,成为我国密宗的先驱,为密宗在我国的传播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佛图澄“酒不逾齿,过中不食”,持戒甚严。“亦妙解深经,旁通世论”(《高僧传卷九》),门下学人如云。据《高僧传》记载,天竺、康居等地数十名高僧。曾涉流沙,面请佛图澄开示。内地道安、竺法雅等名僧听佛图澄讲说。曾与净检尼一起为当时兵部令女儿比丘安令首授戒,道安亦曾为比丘戒事就正于“澄和尚”。因此,佛图澄是戒学的阐扬和践行者。
佛图澄声望远播海内外,随从者“常有数百,前后门徒几且一万”。其中,以道安为我国佛教文化的发展贡献最大。他总结了他之前佛教在中国传播的经验,“建立了最初的僧伽制度、讲经制度、共住制度,才能佛教在中国得以生存和发展起来。道安法师算是佛教在中国的第一个里程碑,佛教中国化的第一个里程碑人物”(净慧《生活禅钥》)。道安弟子慧远于无兴元年(402),集“息心贞信之士百有二十三人”(《高僧传》卷六),于江西九江庐山东林寺阿弥陀佛像前建斋,创立了我国佛教净土宗派,慧远是我国净土宗的始祖。在后赵当权者的支持下,佛图澄率弟子在长江以北地区广建寺院,“所立州郡兴立佛寺八百九十三所”(《高僧传卷九》)。其中以佛图澄名字命名的寺院只有太湖县佛图寺一座。
太湖县佛图寺是江淮地区首座有文字记载的佛教寺院,标志着佛教文化早在晋代就传入江淮地区。
新闻推荐
发生于七月初的那场60年一遇的强降雨,给我县城乡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而位于小池镇立新圩内的白庙村有8个村民小组房屋被淹没,近千名村民遭遇了洪涝之苦。洪水退却之后的灾区群众身体健康状况如...
太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太湖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