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上午,连下了五天五夜的大雨仍没有喘息的意思,反而更加肆虐地侵袭着新仓镇花园圩,粗大而密集的雨线毫无忌惮地打在地面上,发出沉闷的响声。顷刻间,花园圩翟惠堤的洪水猛涨,疯狂地撞击着堤坝。
“不好啦!洪水超过了警戒线,坝不安全了。”“水要冲进圩了!”“快打树桩,保护坝!”顿时,在堤坝边防汛的干部、党员和群众紧急行动起来。
只听“通”的一声响,一个人影跳进了洪水。是他,周叶明,花园圩管委会负责人,一名有着40年党龄的退下来的老村干,坚守了花园圩整整14年。当时,他已经连续五天五夜赤着双脚,日夜在堤坝上巡查,身上的衣服从未干过。此刻,他忘记了疼痛,忘记了自己的安危,心中只有一个念头:绝不能让洪水进圩区,不然圩内2万多人的生命和1万多亩田地就有危险了。洪水淹到了他的胸口,滂沱大雨淋得他睁不开眼睛,一个浪头打来,他的身子颤栗了,但他还是咬着牙摇晃着接过了群众运来的树桩。风雨中,洪水里站立的周叶明,就像一面鲜红的党旗。紧接着,其他党员、干部、群众200多人纷纷跳进了洪水,沿坝站成了一道坚不可摧的人墙。打树桩声、吆喝声、加油声,交织成一曲雄壮的保卫家园进行曲。经过连续8个多小时的奋战,大家沿坝边打下了200多根树桩,终于保住了堤坝。当周叶明爬上岸时,由于长时间在水中浸泡,他的腿不停地抖着,手也不听使唤,脚上、腿上好几处被乱石划破,直流鲜血。可看着被加固的堤坝和圩内的良田安然无事,周叶明的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我是一名党员,群众遇到了困难,我理所当然要冲在最前面,这是我的职责。”周叶明不止一次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党员”的含义。因为就在五天前,他为了让圩内的洪水排进长河,开启翟惠渠上的闸门时,差点被洪水冲走,他的两肋被绳子勒出了两道深深的沟痕,手臂、腿上到处是淤青、伤痕,至今还疼痛难忍。7月9日晚,为了保护投资70多万元新建的电灌站,他一次次拖来树枝,放在水中阻挡洪水。手电筒的电用完了,他就借着闪电的光亮沿着堤坝慢慢爬行,硬是用自己的身体和树枝阻挡了坝体的下泄,使电灌站安全度汛。
(本报记者 叶玲玲)
新闻推荐
熙湖大地绽放文明花——太湖县积极开展创建第二届安徽省文明县城活动
7月23日,县文明委召开文明创建调度会。本报记者 李传林 文/图今年以来,太湖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
太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太湖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