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的为民服务大厅 2009年8月16日22时许,寺前镇安仓村村民刘某向派出所报警称:其所居住的房子突然着火,现已无法控制,请求帮助。接警后,派出所立即组织警力赶赴现场,一边展开施救工作,一边疏散周围群众。经过民警的奋力扑救,火势很快得到了有效控制。本来此事已告一段落,但细心的派出所干警通过调查、走访,初步认定其住宅火灾可能系人为放火造成,并及时将此案情向县局作了汇报。于是,派出所又会同县刑侦大队、消防大队对火灾现场进行了全面认真细致的勘查,确认刘某的住宅火灾系他人故意纵火所为。后经大量的走访、调查及摸排,办案人员很快锁定了犯罪嫌疑人,并于第二天就将其抓获归案。案件的成功告破,让当地农民又有了安全感。
翻开派出所的一本本案卷,此案件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例。近几年来,寺前派出所通过严厉打击侵害群众切身利益的违法犯罪活动,为当地农民撑起了一顶“保护伞”。其执法办案的成效也赢得了当地群众和各级的好评,群众对办案的满意率达到90%以上,多年来无一起投诉。
在采访中,干警们说,为了做好处警和受理案件工作,针对辖区范围分布广,居民分散,道路崎岖弯曲等现实条件,全体民警利用业余时间学习驾驶技能,认真印记山貌地形,以便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到达报警地点进行处置。同时,规范执法行为和完善民警执法档案制度,所里将民警个人执法办案质量与绩效挂钩,实行案件奖励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对有效接处警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在7个工作日内要对报警群众进行电话回访,对入室盗窃、入室抢窃等案件实行上门回访,一方面及时了解群众对接警态度、出警速度、现场处置率等的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又能及时地抚慰受害人情绪。
仅去年一年,派出所就成功告破8·16刘某纵火案、8·06王某强奸案等社会影响恶劣的刑事案件12起,摧毁章某为首的盗窃团伙。破案率达63%以上,排在全县各派出所的前列。全年未发生一起因民警执法过错或违法违纪等引起群众不满被投诉、上访事件。
为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派出所还从体制上创新,采取各项服务向弱势群体倾斜,积极为孤寡老人、残疾人等困难群众提供免费上门服务。目前已为弱势群体上门服务80多次,对路途遥远、交通不便的马龙村、乔木寨村、佛图寺村等村,所里每月定期将村民办理好的户口簿、身份证等统一送到村委会由其代理发放,既节约了群众的时间,又节省了群众来回乘车的费用。2009年9月,派出所民警在下乡走访中得知寺前镇乔木寨村村民高先元,身患尿毒症已三年之久,每月到医院做两次透析,为治病卖掉了家中房屋,其妻下肢瘫痪,一个孩子正读初中,家境十分贫寒,派出所当即送去捐款2000元,并鼓励他要树立信心,战胜病魔。
本报记者 王三保
走进寺前派出所,虽然面积不大,但环境整洁。院中浴室、洗衣房、健身房、阅览室、小食堂和多功能会议室等坐落有致。特别引人注目的是民警房内的摆设:被子叠得方方正正,茶杯、水瓶和洗漱用品摆放得整整齐齐,让人仿佛是踏进了军营。
谈起争创全国一级派出所,教导员李周旺深有感触地说:自从2007年派出所荣获“二级派出所”以来,全所上下就将目标瞄准了“一级所”,为了获此殊荣,全所民警都豁出去拼啦!为了争创国家一级所,派出所严格执行《人民警察内务条令》,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建立规范的工作、学习、生活制度,对民警实行准军事化训练与要求,制订每周一会、每周一学、每天一练“三个一”制度,周一对上周工作进行点评,部署本周重点工作;周五组织民警集中学习公安业务、执法执勤和法律等理论知识;每天下班前都要组织民警进行一小时体能训练,提高民警体能素质和实战能力。同时,积极开展经常性的岗位练兵活动,组织民警参加县局组织的法律法规、警务知识和实战技能训练,集中教育训练时间人均每年达到15天以上。在争创过程中,作为派出所的正副所长和教导员,更是积极带头,主动参与。现在,全所7名干警中,6人取得专科以上学历。
“站着是标杆,躺下是标尺。一个单位,只要领导带了头,大家才有干头。”县公安局长吴德胜和寺前镇党委书记王自鹏总是这样评价。镇党委、政府认真听取派出所的汇报后,在今年初召开的镇人代会上,寺前派出所争创“一级派出所”被列为全镇的十件实事之一,并向镇人大代表作出了庄严承诺。
一次次的创建,在提升派出所服务水平、锻炼干警的同时,也得到了各级的充分肯定,鲜花和掌声也一次次垂青于寺前派出所。近五年来,寺前派出所连续三年在全局考评中获第一名、两次获得县局集体嘉奖、两次荣立“集体三等功”,被市公安局评为“全市公安机关正规化建设优秀派出所”和“三基”工程建设先进集体,并晋升为“二级派出所”。
寺前镇罗溪村位于赤百公路沿线,也许是交通便利的缘故,村内常有小偷“光顾”,给当地村民生产、生活带来了不安定的因素,老百姓也苦不堪言。2005年,在寺前派出所的指导下,村里率先成立治安巡逻大队,白天、晚上轮流开展义务巡逻。从此,村里的治安有了明显的好转,从根本上预防了小偷和其他犯罪活动,确保了一方平安。
据寺前派出所所长汪叶华介绍,寺前派出所7名干警管辖着原三乡一镇的15个村,3万多人,面积达172平方公里,辖区内基本上是山区、库区。于是,派出所根据居民分散、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利等现状,充分调动社会群防群治力量,大力推进“治安联户长”制度,开展形式多样的巡逻防范活动和治安管理,建立起农村巡逻防控网络。派出所以村为单位,把村委委员、村民组长、治保骨干等64人组建为16支义务巡逻队,在各村各组适时轮流开展夜间巡逻。并对入选的队员进行法律知识和擒拿、格斗等方面的专业培训,指导巡逻队员参与民事纠纷的调解,努力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真正做到大事不出镇,小事不出村。巡逻队成立以来,抓获现行违法嫌疑人31人,帮助提供线索、破获案件25起。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的稳定,赢得了群众的普遍赞誉。
派出所十分注重法律的宣传,除定期在学校为中小学生举行法律讲座外,还实行民警分片包干责任制,组织民警送法下乡,不断增强农民的法律意识。2008年10月,派出所通过治安巡逻和情报信息获知,该镇西河村叶某因在县城开摩的与公交车司机发生冲突,于是,他就纠集其亲属、亲戚和周边不明真相的群众300多人企图到县城参加上访,一起群体性事件即将发生。得知这一信息后,派出所迅即和镇村干部一道步行一个多小时,赶到聚集地点,通过政策和法律的宣传、教育,说明事情的真相,耐心做群众的思想工作,终于成功地疏散了企图闹事者。回到派出所时,已是晚上九点多钟。这时,民警们才知道他们已整整工作了5个多钟头。
同时,派出所还依照“严查、严管、严处”原则,加强对辖区内的单位、旅馆、出租房屋等的治安防范。目前,辖区内重点单位、重点部位和居民区的人防、物防、技防措施落实面分别达到100%、80%以上,刑事案件和可防性案件发案率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去年全镇刑事案件发案总量、可防性案件分别比2008年下降44.1%、37%。
八月的长河两岸,稻薮飘香;八月的花亭湖畔,硕果累累。八月,注定是一个收获的季节。
寺前派出所就是一个收获荣誉的基层站所,他们在摘取“二级派出所”桂冠后,又正向“一级派出所”冲刺。8月底的一天,记者冒着高温酷暑慕名来到寺前派出所,所长汪叶华和民警们指着墙上挂着的一块块牌匾,为我们讲述起那一个个夺得奖牌的不眠之夜,回忆起那一个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别看派出所民警办案风风火火,毫不留情。可在平时对待辖区里的群众却是和风细雨,关爱有加。
尚在狱中服刑的该镇农民王某流着眼泪为我们说起了这样一件事:去年他因强奸罪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家中79岁的父母和两个未成年孩子的抚养责任全落在了妻子一人身上,由于失去了主心骨,这个家庭顿时没了依靠,生活举步维艰。派出所得知此事后,主动到镇党委、政府争取支持,并多次组织干警捐款为他家送去大米和食用油,每逢节假日都要上门,送上一声问候,送去一份关爱。在派出所民警的感召下,王某表示,要放下思想包袱,认真接受劳动改造,痛改前非。
几年来,寺前派出所以“爱民实践”活动为契机,深入推进三项建设,积极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一方面,在派出所一楼建立起便民服务大厅推行一站式服务。在户籍大厅公布办事指南、业务流程、收费标准,设置便民休息台和意见箱,做到来有笑声、走有送声。在全镇设立了三个社区警务室,组织民警开展“社情通”岗位练兵,向农民发放警民联系卡和居民须知,让民警谈心交朋友,细心解民忧,公心严执法,全心保平安。另一方面,利用与前来办事的群众进行交谈,及时了解和掌握辖区治安状况,并将经调查梳理出的治安警情、分析研判、温馨提示等工作信息以周报、月报的形式张贴在警务公开栏内,供办证办事的群众参阅。从镇区各个层面上聘请的6名警风警纪监督员,派出所每半年要向他们述职一次。
新闻推荐
伴着祖国的成长,乘着金融改革的春风,太湖联社高举改革、创新的大旗,立足支农建农的宗旨,牢牢扎根在富饶美丽的花亭湖沃土上,谱写着农村金融的辉煌。回首太湖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近59年走过的坎坎...
太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太湖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