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山傍水”本是用来形容优美的人居环境,然而,对于依山傍水的天华镇锦鸡村来说,“三面环山行路难,临湖依水饮水难”却一直成为困扰当地干群的“心头之痛”。
自2006年始,我县正式启动实施的水库移民后扶项目犹如春风春雨,滋润了锦鸡百姓的心田。于是,承载着几代锦鸡人的厚望,身为村委会主任的县人大代表查万钧,在县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期间,提出了“加快后扶项目实施进程,早日造福库区百姓”的建议,正是这份建议,使这个山库区村从此沐浴了“后扶项目”的阳光雨露。
不久前,记者来到锦鸡村,只见在“锦鸡村水库移民后扶项目公示栏”上,密密麻麻贴满了县水库移民局翻印的“致全省大中型水库移民群众的一封信”、工程实施标准以及各种帐目明细表。在已经竣工的全长880米的“车水路”桥头,公示碑上明确地标明了项目设计、实施、资金、建设工期等项目概况。村理事会理事长黄登侯告诉记者,为确保这些后扶项目公开透明,村理事会为每个项目都设立了这样的公示碑、牌。从2008年以来,锦鸡村先后争取后扶项目资金135.6万元,实施了人饮工程、道路交通、渠堰维修加固等工程,使锦鸡村群众彻底告别了“行路难、饮水难”。
为确保每一个后扶项目真正造福于民,项目实施之初,县水库移民局就注重广泛争取社会各界意见建议,认真编制了《太湖县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规划》,出台了系列文件。在项目的审定、实施过程中,及时邀请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开展实地调研,面对面探讨、细化项目实施方案,确保项目的科学性、针对性、公开性。查湾组152名组民原先享受的是库区二等定补,补助标准较低,组民一致要求提高定补标准。经过人大代表实地调研发现该组组民几乎没有田地,县水库移民局及时提高了该组组民的定补标准,解决了组民们的“吃饭问题”。查湾组、孙湾组组民虽在美丽的花亭湖畔,村民们却吃不到干净的自来水。2008年,村里通过村民代表大会研究,按照轻重缓急原则,决定先行启动两个组的人饮工程,350名组民终于喝上了干净清洁的自来水,通水那天有群众还放了万响鞭炮祝贺。
查万钧这样总结后扶项目给锦鸡村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一是受益最直接,项目资金足,见效快,看得见,摸得着。规划一处,收益一片。既解决了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又没有让村里负债,也没有增加群众一分负担。二是项目公开透明,实施细则科学民主,符合村情民情,彻底解决了影响山库区发展难的深层次问题,使山库区农村的基础设施面貌焕然一新,推动了山库区新农村建设。
据县水库移民局副局长黄敦余介绍,自2008年以来,我县严格按照村民自建、自管、自有、自用和政府监管服务的机制,已先后实施五批后扶项目达776个,完成投资7500万元,目前已竣工660个,解决了近2万人饮水难,让23万人告别了行路难,改善了4.5万亩农田水利灌溉问题,使3.6万人受益于文化、卫生、教育项目的实施。已经建成的项目投资少、见效快、质量好,既实现了资金直补、劳务报酬和工程效益“三次受益”,又促进了移民的二次增收,项目区移民群众获得劳务工资收入达700多万元,有的农户仅此一项就增加收入近5800元,移民人均增收1000余元。(本报记者陈振伟见习记者陈开明)
新闻推荐
9月30日,一批非法烟花爆竹产品,在新仓镇沙坝村空旷地带被集中销毁。这是自9月10日我县集中开展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专项行动以来,在烟花爆竹行业所取得的“打非”成果。 ...
太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太湖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