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天气晴好,徐桥镇茗南村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点上好不热闹。村民们有的在装修自家的新房,有的在铺抹乡村大舞台的水泥,有的在添盖休闲长廊的瓦片,有的在栽植区间路上的苗木……敲打声、说笑声、小孩子的嬉闹声,交织成冬日里一首动听的乡村乐曲。闹中有静,一排排崭新的徽派风格的小洋楼静静地矗立着,新修的水泥路纵横交错,两旁树木成行、路灯成排,环境优雅,让人仿佛走进了村中的“小城”。这里,就是该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建起的一处新村。谁曾想,三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山。
“群众有建房的需求,特别是比较偏远的地方的群众,想有一个好的居住环境,可在原地建设又不方便。村里想群众之所想,提出了建设新村的构想。”该村党总支书记何保宏说。
建设新村,群众会响应吗?村两委班子的这个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群众对新事物的接受总有一个过程。为此,该村多次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村两委班子会、组干会商议相关事宜,并推选出由老村干、德高望重的村民、退伍老兵等人组成的理事会,在全村范围内开展建房需求摸底调查,广泛宣传建设思路和相关政策,倾听群众的心声,征求大家的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该村于年月正式启动新村建设。
新村怎么建,群众才会满意?为了将好事办好,该村在新村的选址、建设方式、建设监管等工作上颇动了一番脑筋。该村结合增减挂项目,在交通便利的老屋组、徐湾组一处荒山征地亩,严格按照相关审批程序,解决了新村用地问题;按照县美丽办的统一要求,请市设计院对新村进行了规划,对房屋风格、排水系统、基础设施、绿化等都作了科学设计,避免了无序建设问题;采用理事会为民代建的方式,大、小工程都向社会公开招标,让真正有实力且给出的价格合理的企业来建设,村两委和理事会每天安排专人值班,严把资金使用关和建设质量关,所有建设事项均建立了台账并对外公开,让群众对房屋质量吃上“定心丸”;充分听取各方意见,考虑群众的承受能力,通过镇、村两委、理事会、施工方和群众代表几方参与商议,议定群众能接受的合理售价。此外,该村将积极争取到的美丽乡村建设资金用于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提升,将水泥路延伸到各家各户门前,在新村里建起了广场、文化大舞台、休闲长廊,安装了体育健身器材、路灯,对旁边的当家塘进行了清淤加固,并对整个新村进行了绿化。
“最主要的是透明,要建些什么,用什么材料,每一笔钱花在哪里,大家都知道。住房户的满意度非常高!这种代民建房的方式,还省去了群众不少麻烦。如果是自己家里建,一个人一年的工误了,花的钱还多些,也没有这么好的配套设施。”该村美丽乡村建设理事会会长宋德旺就是新村的住户,他在监管上可细致了,对每项工程建设都了如指掌,还能及时反映群众的意见,以利于更好地推动工作。
“看,这是路灯维护管理制度,这是为民服务代理工作制度,这是‘尊老家庭\’评选的,这是村规民约……新村建起来了,管理就得跟上。”该村文书宋宜高搬出一摞资料,每项分门别类,都是规章制度和经验做法,为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支撑。
何保宏说,“村美了,群众口袋鼓了,才真正能体会到幸福感。目前,村里多亩农田全部流转给了大户,种植优质水稻和棉花。将枣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来发展,已建立枣基地多亩。群众不仅可以拿租金,还可以在基地上班‘拿工资\’,得到了实惠。下一步,村里将结合脱贫攻坚工作,通过‘公司+农户’的方式助推主导产业发展,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本报记者 叶玲玲)
新闻推荐
月7日,县长朱小兵率县政府办机关党员干部职工深入扶贫联系点小池镇红星村进村入户,访贫问苦。县政府办、小池镇政府主要负责同志陪同。朱小兵先后深入花屋、曹岭、林冲、沙岭组走访看望了...
太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太湖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