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礼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孔融三岁就知让梨,成为古往今来儿童效仿的榜样;蔺相如大庭广众之下当街主动让路,被看作谦逊礼让的典范;桐城两户邻居让出来的“六尺巷”,更加彰显了“让他三尺又何妨”的宽阔胸襟,广受后人推崇和尊爱。
近日,笔者在上班的途中,遭遇了堵车——两辆相向而行的轿车互不相让,占据了仅能容下一辆车通过的路面。任凭前后被堵的车辆排成了“长龙”,两位车主坐在驾驶室里坦然自若,其中一位车主还撂下了狠话:“没事就堵吧,大家都不要过!”
当时现场的情况是,两辆轿车后方不远处均有空地,只要有任何一辆车往后退让至空地处,另一辆车便能顺利通行,不至于引起交通堵塞。但这两位车主都选择了等待,把退让的机会留给了对方,后来发展至互相斗气堵住了路面,不仅自己不能通过,还影响了其他车辆的通行,耽误了自己和他人的时间,到了最后也并未分出胜负输赢。
现实生活中,因当时双方顶针计较而导致两败俱伤的事件时有发生:两辆汽车因为抢占车道疯狂飙车,最后导致了交通事故的发生;两位互不认识的行人因一句不相干的言语,在大街上大打出手各自受伤;邻里之间因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大动干戈,最终对簿公堂……本来是小事一桩,却因双方针锋相对、互相斗气,进而演变成不可调和的矛盾,想必双方最后也会追悔莫及。
不得不说,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家庭负担重,导致一些人在遇事处理问题时容易情绪化,一点芝麻粒小的事情往往也小题大做,大动肝火,非要等到事情发展至无法挽回的地步,才幡然悔悟、追悔莫及。如果当时保持理性,谦虚礼让,必定又是另一种结果。
古人云,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礼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孔融三岁就知让梨,成为古往今来儿童效仿的榜样;蔺相如大庭广众之下当街主动让路,被看作谦逊礼让的典范;桐城两户邻居让出来的“六尺巷”,更加彰显了“让他三尺又何妨”的宽阔胸襟,广受后人推崇和尊爱。作为生活在文明社会中的我们,更应该做到宽以待人、礼让大度,时时相让,处处相让,让出道德高度,让出美好生活。
新闻推荐
本报讯2018年是全国法院“两到三年基本解决执行难”决战决胜之年。桐城市人民法院按照全省法院“江淮风暴”专项执行...
桐城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桐城,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