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桐城市金神镇金神村的方官启和王丰收两户家庭都是已脱贫户,对他们而言,扶贫不仅改善了他们的生活条件,还扶起他们对生活的积极“心态”。(《安庆晚报》5月29日)
都说扶贫必先扶志。这个志,即为志气。人有了志气,就有了生活的信心。而信心一旦建立,就会有无穷的力量驱使,就会有使不完的劲,鞭策着人朝着既定的人生与生活目标前行。
贫穷的人生既被别人看不起,带给自己的也是麻木与自卑。但贫穷不是原罪,罪在面对生活的变故,轻易地丧失生活的信心,而在人生的路上输得一塌糊涂。所谓的输不起,说得就是没有信心与志气。面对困顿,萎靡不振中将日子过得得过且过,没有希望,没有未来,更没有前途。这才是贫困带给人最大的悲哀。
其实,贫困不可怕,怕就怕丧失进取的斗志。好在生活中不是每个贫困者都有这般懒惰的意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面对贫困与不幸,没有轻易地丧失生存的斗志,而是在不断地谋求生存的转机。就像上述新闻中的两户贫困家庭那样,在接受来自于他人的物质援助之时,也于这种援助中得到了奋斗的快乐。如今他们不仅脱了贫,也初尝了脱贫之后的人生尊严。由此不仅日子有了更大的盼头,也让他们“更加积极的生活”。这种积极的生活心态是最为重要的,当是扶贫过程中最大的收获。
有了这种积极生活的心态,未来的路上,还有什么风雨不能抵挡,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扶贫重在观念扶贫,思想扶贫。观念转变了,不再谋求躺在贫困的床上,坐享他人的援助,而是积极主动地寻找人生的出路,比单纯的物质上的援助不知要强过多少倍。而这种思想上的转变,乃是人生最为宝贵的财富,是人生的金矿,它必将为人生提供源源不竭的生存动力。
新闻推荐
□张辰保我们张姓族上,出自河北清河无疑。桐城那边,近几年兴起修谱之潮,在网上找到了“元至正十五年(1335年)知台州路...
桐城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桐城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