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一大早,连日被雾霾“缠绕”的合肥迎来了一缕阳光。这也是27岁的李娅娅换肾手术成功后的第一天,她一睁开眼,就艰难地朝母亲倪兰芳的方向看去,母亲术后正在熟睡。“90后的李娅娅是一名大学生村官,年初被检查出尿毒症,但仍坚持上班,还为一个患病的村民筹集了6万多的医疗费。其实村民们都知道,这个好心的大学生家里很困难。”志愿者沈雯艺告诉记者。李娅娅一家坚强面对变故
上周五,在中科大附属第一医院的病房里,李娅娅虚弱地坐在床边,焦急地看着母亲倪兰芳在打点滴,母亲来到合肥感冒了。“我没事的,你要注意身体,明天就手术了。”倪兰芳看着嘴唇发白的女儿,轻声安慰。
倪兰芳介绍,他们一家住在安徽省桐城市大关镇,原先家里日子还算过得平稳。可是,天有不测风云,2008年,在李娅娅的大姐李婷婷论文答辩的那天,在老家的父亲突然脑干出血。倪兰芳提到那个日子,顿时哽咽了起来,“当时我们想尽办法也没留住他,他去世之后,没给我们留什么,只有十几万的债务。”
为让一家人摆脱困境,倪兰芳到当地一家服装厂里打工。“这家不能垮,我在服装厂里缝衣服,每个月挣个800多块,要供我二女儿读书。”倪兰芳说,看到她太累,大女儿李婷婷也匆匆找了工作,共同支撑着这个家。
提起这家人的坚强,知情人都跷大拇指。“我二女儿也争气,考上了一个财经大学,而且,年年都得国家奖学金,没让我怎么操心。”倪兰芳介绍,二女儿李娅娅毕业后,特地选择到桐城麻山村基层,当了一名扶贫村官,因为这里离母亲的住处很近,方便照顾母亲。患尿毒症后还为别人筹款
“刚到麻山村时,村里就我一个人懂电脑,会制作扶贫数据表。”李娅娅说,那时,她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都没时间回家吃饭,就在麻山小学里搭伙。很快,她和学校的师生们就打成一片。“我努力工作,姐姐也支撑着家,好不容易,我们要把拖欠了八九年的债务还完了。没想到,我出问题了。”李娅娅苦笑道,“今年1月,我突然胃出血,被诊断为尿毒症,只能暂时通过腹膜透析来维持生命。听到这个消息,妈妈差点瘫倒了。”
“这个病外表上看不出什么。”李娅娅平静地介绍,刚开始,她每天进行3次透析,上午上完班,就回到家做透析,下午接着去上班。“上班虽然干不了多少事,但毕竟能搭把手。”李娅娅说。这段特殊的日子里,很少有人知道,李娅娅一家是四处借钱来给她看病。“我是后来才知道她的这个事情的,接下来的事情我特别感动。”志愿者沈雯艺说,李娅娅四处奔走,帮本村的病重贫困户江得筹款6万余元,解了这个贫困户的燃眉之急。“可惜的是,江得病情太重,还是走了。”李娅娅回忆起这事,神情黯然下来。
随着病情的加重,李娅娅每隔4个小时就要进行一次腹透,一次半个小时左右。腹膜透析以来,她由于感冒、免疫力差、感染等一系列问题多次住院,今年每个月都有半个月是在医院度过的。政府还有麻山小学的师生们,逐渐知道了这个90后女孩的情况。善款如果用不完留给别人
在女儿患病住院期间,倪兰芳决定,要把自己的肾移植给女儿。“对于尿毒症患者来说,腹膜透析只能暂时维持生命,想要过上正常人的生活必须进行肾移植手术。”倪兰芳说,“我给了女儿第一次生命,而且这么多年,我们一家再苦再累都挺过来了,我何妨再给她一次生命呢?”
李娅娅前期治疗已经花费了30万左右,而肾移植手术费和后期抗排异治疗费加在一起需要40至60万元。志愿者沈雯艺说,得知这家人的情况后,她为李娅娅发起了一次水滴筹。“当时熟悉这个大学生村官的人都捐款,麻山村的,桐城的,小学生、老师都一块两块捐。”这次水滴筹,一共为这家人筹集了37万多元的善款。
12月15日上午,中科大附属第一医院的手术室门前,接受过麻醉的倪兰芳和李娅娅在护士的护送下,被推进了手术室。手术很成功,12月16日上午,她们都醒了。
“我很感恩帮助我们一家的所有人。”倪兰芳微弱的声音里充满感激,“这些钱,一分一分都是血汗。这些钱我们够用就行,多余的,希望能给别人,每个人都希望能有钱来救命,我们不能想着自己,要考虑别人。”
姐姐李婷婷说,手术之后,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后期抗排异治疗阶段,也要有人照顾。”她已经暂停了自己的工作,专门照顾妹妹和母亲。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李娅娅术前生活照。李娅娅接受肾移植手术。
新闻推荐
本报讯(秦添记者王虎)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高度重视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通过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
桐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桐城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