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新闻 桐城新闻 怀宁新闻 潜山新闻 太湖新闻 宿松新闻 望江新闻 岳西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安庆市 > 桐城新闻 > 正文

舒州五百年李公麟与舒州文化 汪军

来源:安庆晚报 2019-01-25 09:42   https://www.yybnet.net/

近世皖江文化是古皖土著文化与元末明初徽(州)饶(州)移民文化碰撞、融合的结果。古皖土著文化阶段,舒州文明最值得关注,大唐武德年间同安郡改称舒州,南宋绍兴年间改称安庆府,“舒州”存世五百余年,治怀宁(今安徽潜山市)。北宋时期,舒州人文华光四射,涌现了舒州禅、舒州佚简、龙眠画派等。龙眠画派又称李公麟白描传派,该派除舒州人李公麟,还有其外甥张激、以及追随他的乔仲常、牟益、王振鹏、张渥。李公麟创立的白描法,相比之前勾勒填彩画法中的线描,更加精密精细精工,成为后来中国画创作的基础。明清时期,继承白描法的皖江画家有丁云鹏、萧云从、方维仪。李公麟是出身舒州的文化艺术大师,有人误以为舒州就是舒城,其实大谬。舒城宋属庐州,与舒州无涉。

禅宗在皖江地区的兴盛,大抵可分两个阶段,一是原始禅宗时期(一祖达摩至六祖慧能),南北朝时期北周武帝灭佛,禅师南逃至皖山地区,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皖山神定、皖山宝月诸师汇聚于此,传承法脉,一时气象万千;二是唐宋时五宗七派时期,在古舒州境内,天柱崇慧、白云守端、五祖法演、投子大同、浮山法远,演绎天柱家风,挥洒舒江明月,各类公案、机锋迭出,形成著名的舒州禅。从皖山禅筚路蓝缕,到舒州禅蔚为大观,这就是皖江禅宗的历史。姚鼐《刘海峰先生八十寿序》借程晋芳、周永年之口打出桐城派旗号,文中还提出了另外一个观点:桐城派兴盛之前,黄(州)舒(州)之间禅宗勃兴,安庆地区两次文化高峰。“夫黄、舒之间,天下奇山水也,郁千余年,一方无数十人名于史传者。独浮屠之雄,自梁陈以来,不出二三百里,肩背交而声相应和也。其徒遍天下,奉之为宗。岂山州奇杰之气,有蕴而属之邪?夫释氏衰歇,则儒士兴,今殆其时矣。”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曾任舒州通判,后封为舒国公,其文集宋时刊刻流传至今的有两个版本,临安版《临川集》和龙舒版《王文公文集》。龙舒版有一部系宋代公文纸印本,该印本专指宋元明时期利用官府废弃公文档侧或私人书启等写本旧纸背面印刷的古籍。龙舒本涉及南宋舒州公文及舒州知府向汮等官员文人书启780余纸,这一发现被誉为“国宝”。“舒州佚简”整理成五卷,前四卷“佚简”,为宋人之间书信往来,计六十余人,见于《宋史》者有洪适、黄祖舜、叶义问、张运等;第五卷“公牍”,为绍兴末至隆兴初舒州官府公文,共五十余件,涉及州院、签厅、判厅、司理院、使院、作院、甲杖库、在城税务、在城酒务、天庆观、兴化禅院等官衙官务和寺观。“舒州佚简”是还原北宋舒州郡城的重要史料,南宋嘉定、景定年间,安庆府城迁江畔盛唐湾宜城渡,城市依然延续着舒州郡城格局,甚至有些建筑物名称都保持一致。譬如天柱阁,北宋天圣年间,知州李文定建于舒州郡城,熙宁、元丰间知州朱公绰重修。明嘉靖年间,知府胡缵宗复建于安庆西门外;清宣统年间,安徽布政使沈曾植再建于藩署成园。

从舒州郡城到龙眠山

晚年李公麟隐居桐城龙眠山,号龙眠居士。桐城地理形胜,“抵天柱而枕龙眠,牵大江而引枞川”。西北诸山,黄甲、唐湾境内,尚是“抵天柱”,与潜山官庄金紫山相连。金紫山海拔1539米,高于天柱峰,为潜山最高峰,与桐城最高峰大徽岭(海拔1057米)遥遥相对。黄甲、唐湾山水,亦有古皖楚风,风景暗藏南岳烈火,而到了龙眠境内,则化成桐城人文,一派理学古文气息。白龙沟、牯牛背、马鞍寨与披雪瀑、碾玉峡、文和园风味自然不同。官庄与黄甲之间有一条山道,陡峭险峻,不知往返舒州郡城与龙眠山之间的李公麟,有没有走过这一条山道。

从舒州郡城到龙眠山,李公麟走的多半是西南诸省通往京师的古驿道,从桐城西成门出城,经石井铺、挂车河、牛栏铺、陶冲驿、三安铺等地至潜山沙河铺。古驿道两侧,一边是崇山峻岭,从桐舒边界大徽岭到桐潜边界虎壁岭;一边是环松山湖(菜子湖)平原,鱼米之乡,鸥鸟出没。道光年间曾国藩从京师回湖南,穿过大、小关进入桐城,他在《求阙斋日记》写道:“小关本名北峡,巡

检驻扎系于此,大关本名南峡,即古硖石山也。此二关为南北要隘,自此以北,犹有北方风景;自此以南,则纯南方气象也。自此以北,水皆北流;自此以南,水皆南流。”走在风景如画的桐西古道,满目生机,鲜花盛开,经过长途跋涉的曾国藩,仿佛回到了故乡,“自昨日入桐城境后,山水即极苍翠明秀,为出京以来所未见。今早新雨,千岩竞秀,万壑滴翠,尤步步可爱。”

北宋《宣和画谱》赞曰:“(龙眠)尤工人物,能分别状貌,使人望而知其为廊庙、馆阁、山林、草野、闾阎、臧荻、占舆、皂隶。至于动作态度、颦伸俯仰、大小善恶、与夫东西南北之人才分点画、尊卑贵贱、咸有区别,非若世俗画工混为一律。贵贱研丑止以肥红瘦黑分之。大抵公麟以立意为先,布置缘饰为次,其成染精致,俗工或可学焉,至率略简易处,则终不近也。”宋人邓椿《画继》:“吴道玄画今古一人而已,以予观之,伯时既出,道玄(吴道子)讵容独步。”清人孙承泽评李公麟:“自龙眠而后未有其匹,恐前世顾(恺之)、陆(探微)诸人亦所未及也。”李公麟与画圣吴道子、顾恺之等人并驾齐驱,这些评价可谓高矣,其仙风道骨的形象和画风,与故乡古南岳天柱山对其心灵的投影,亦有莫大的关联。

古南岳心灵投影

舒州境内古南岳天柱山,奇峰嵯峨,野蛮生长,有太古洪荒之雄。山中炼丹湖,道教灵宝派发源地,“丹灶苍烟”为旧潜阳十景之一。灵宝派始于左慈,葛洪《抱朴子·内篇》记载:“昔左元放於天柱山中精思,而神人授之金丹仙经。”左慈弟子葛玄,从师天柱山学道,得《太清丹经》《黄帝九鼎神丹经》《金液丹经》等道经。魏晋南北朝时期,以古南岳天柱山为中心,皖西南地区是道教灵宝派大本营。灵宝派始于左慈,后有葛玄、郑隐、葛洪、葛望、葛巢甫。左慈天柱传法葛玄,郑隐携葛洪归隐天柱,东至县葛公镇也有葛仙坛、鹿迹石等灵宝派遗迹。

道教将天下名山列封为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天柱山为第十四洞天、五十七福地。道教、佛教先后在天柱山兴盛,左真源宫(五岳祠)右山谷寺(三祖寺),真源宫毁于明末战乱,仅存遗址。今天柱山白鹿岗有皖伯台,春秋,县官即其处祀皖山、皖伯之神,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在皖伯台封禅南岳,又称祭岳台。康熙六十年(1721)《安庆府志》卷九《祭祀志·祠祀》:“皖伯台在潜邑皖山下,即汉武帝祀南岳处。春秋,县官即其处祀皖山、皖伯之神。”梁武帝时,白鹤道人云游于此,与宝志禅师斗法。唐明皇以舒州潜山乃司命真君所居,在白鹿岗建祠。北宋是真源宫鼎盛时期,扩建殿宇三千六百间。南宋庆元、嘉定年间,真源宫毁于兵火,后渐渐湮灭。

山水与人文相互辉映,舒州深厚的文化土壤,孕育了一代艺术大师李公麟。在李公麟之前,有皖伯、左慈、僧璨;李公麟之后,有京剧鼻祖程长庚、章回小说大家张恨水,皆厚重朴茂。舒州文化萌发先秦古皖国,而鼎盛于北宋,府治南迁宜城渡后,其文化精神又被后来的徽饶移民所继承,在勃兴的皖江文化中得以发扬光大。

(作者系皖江文化研究会会长)

新闻推荐

襟度超逸李公麟 李国春

2019年伊始,从日本传出一条消息:已失踪近百年的宋代李公麟《五马图》首次现身由东京国立博物院主办的“颜真卿特展”上。从...

桐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桐城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舒州五百年李公麟与舒州文化 汪军)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