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政府要建立起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才能保障农村稳定和谐发展。要给村民一个说话的平台,把委屈道出来,将烦心事讲出来。”桐城市黄甲镇党委书记王凯红告诉记者,近年来,该镇积极创新基层治理,探索建立“村民说事会”制度, “村民说通过事、村务会商、民事村办、村事民评”等方式,听村民说难事,帮村民办实事,发动村民“敞开说”“共同议”,保证“村民说事”科学有效,从而推动干部转作风、基层保稳定、经济促发展,不断提升村级治理水平。
平时与群众多商量,进一步扩大“说”的渠道。开展上门说、现场说、定期说等说事方式,进一步畅通村情民意反映收集渠道。各村成立村民说事会,专门负责村级说事。说事会一般由7-9人组成,会长由村党组织书记担任,村“五老”为成员。全员覆盖上门说。全面落实村级网格化管理,结合脱贫攻坚大走访,实行村干部包片、镇网格包保组干部参与,建立由村干部、党员、村民代表、网格党小组组长、镇网格组干部等组成的服务团队,明晰职责,严格落实“五必到、五必访”要求,主动及时收集群众各类诉求。根据需要现场说。依托村干部包组及职责分工,根据群众需求和工作需要,由相关村干部赶赴现场了解掌握群众诉求。明确日期定期说。各村每月必须固定1个说事日,每月确定一个说事主题,所有村民说事会成员、村干部、包村工作组干部参加,共同受理群众反映的诉求。对收集到的村民诉求,登记好《“村民说事”流转单》,由镇包村工作组组长、村主要负责人负责,实行全过程监管。同时积极探索运用微信、QQ等方式,进一步畅通党员群众诉求反映渠道。
有事班子多商量,进一步提高“商”的质量。各村每月必须召开1次以上村务会商会议,进一步强化村务集体协商决策。干部集体商。由村党组织书记主持召开两委会议,通报上月说事事项办结情况、协商本月流转单登记事项及相关村务工作。同时,根据商议主题需要,也可邀请部分党员、村民代表参与协商。民主决策商。村两委会按照村级事务类别及村级组织运行制度程序要求,对需要经过村级组织讨论的重要事项,按权责提交村民代表大会、党员议事会等相关会议商议决定。分解流转会商。根据说事内容类别与责任分工,村级能够办理的,由村党组织书记分解交办相关责任人按责落实;对村级难以办理的,以镇包村工作组干部为联办责任人负责落实。
办事与“政策”多商量,进一步提升“办”的效率。健全完善群众各类诉求办理机制,压实分类办理责任,着力提升服务效能。提升“马上就办,办实办好”效能。拓展完善各村级便民服务中心职能, “开放式办公”,推行 村干部在为民办事大厅集中为群众办事,确保一般事项快速办结,并及时做好流转登记。督促交办。村党组织书记督促相关承办村干部切实负起责任,抓好重点事项的办理,并在下个村务会商会议上汇报办理情况。强化联办。镇包村工作组干部应参加每月说事日、村两委会议,抓好重大联办事项的流转办理,因政策问题或其他客观原因确实难以解决的应做好解释说明。镇党委对各村办理实施情况,进行“一季度一督查一通报”,推动工作有效落地。
事后交换意见多商量,进一步强化“评”的倒逼。健全完善村级组织和党员干部民主评议制度,强化结果运用,倒逼推动落实。完善群众评价。说事人应对代办、交办、联办结果进行满意度评价,不满意的应说明反馈意见并提交下个村务会商会议协商,满意的应签字进行归档,形成闭环效应。实行镇村互评。镇包村工作组干部要及时关注村民对交办事项的评价,督促村干部做好办理工作,办理结果作为村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规范组织评议。每年底结合“双述双评”活动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作为村党组织年度考核和村干部评先树优的重要标准。 ·本报记者王原·
新闻推荐
本报讯(袁丙乔江洪宏周国庆)核载39人的客车,却实载40人。21日是春运首日,该辆大客车因超员1人,驾驶人张某被桐城市交警作出罚...
桐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桐城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