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见习记者 温沁 摄影报道
冬至刚过,大别山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
早上天未亮,呼呼的冷风敲打着蒋子钰家的窗户,小小的身体在被窝里挪动了一下,就被一把拽起,妈妈快速给她套上厚棉袄,便去准备早饭了。蒋子钰吃完刚出锅的面条,才回过劲儿来,倚在炭盆边烘一会火,穿戴整齐,背上最喜爱的小书包,由妈妈领着上路了,她们要花足足一个小时走到七公里之外的田头乡辅导小学。
田头乡辅导小学是岳西县大别山区海拔超过500米的中心小学之一,共有78个山里娃在这里读1至6年级,由于大别山山势崎岖,这些学生的家大都分布在离学校较远的大山里,为了读书,更多孩子选择了租住在学校附近或者寄宿学校。
中午放学,万泽洋和小伙伴们奔回大杂院,院子里的陪读妈妈们早就掐着点给孩子们做起午饭,万泽洋在诱人饭菜香中还不忘记看一会书。 “就希望他好好读书考出大山,做个有出息的孩儿。 ”妈妈一边炒菜一边说。
这里是距离田头乡辅导小学10分钟脚程的一栋废旧大杂院,里面租住着20多户读书人家。家人的照顾、温暖的炭火、可口的饭菜,这对于乡村孩子来说是极为难得和奢侈的,家中得出一个劳动力陪住,照顾孩子,还得支付一个月30元至50元的租金。
下午最后一堂课的下课铃响了,寄宿的孩子们立马飞奔去锅炉房打开水,泡一泡冻了一天的小手小脚,然后打上热腾腾的晚饭吃两口,才算暖和起来。
寄宿学校有37名小学生,大部分是高年级,分住男、女两间。因为安全问题,宿舍禁止使用炭火取暖,对孩子们来说最暖和的地方就是被窝了,吃完晚饭,孩子们一头钻进被窝里开始写作业。
夜幕降临时,孩子在大山的暮色中沉沉睡去,枕边放着课本和书包,唤醒他们的将是新一轮朝阳。
安徽省山区的小学大都如此,条件简陋、路途遥远,这些山里娃的冬天比起城市孩子们,要难挨许多。尽管如此,他们依然坚强,充满希望。
清晨天未亮,孩子们裹着厚厚的衣服做早操。
寄宿的孩子趴在乒乓球台上,一边吃饭一边看课外书。
刚下课,孩子们在寝室里洗脚取暖。
小女孩在大杂院走廊里吃着母亲准备的午饭。
四年级学生在朗读英语课文。
妈妈在出租房里为孩子们准备午饭。
清晨6时,母亲送孩子起早赶路上学。
大杂院里,孩子和家长站在走廊吃午饭。
妈妈为赶路上学的女儿系上围巾。
新闻推荐
岳西县店前镇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整合各村防火防汛抢险队、治安联防队等力量,组建镇、村两级综合应急队伍——■ 本报通讯员 储青“要不是应急队员,那次要出大事了!”岳西县店前镇司空山村村民说。...
岳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岳西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