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岳西县菖蒲镇撞钟村党总支召开选举大会,年仅22岁的回乡女大学生王雨红当选为支委,正式成为该村最年轻的“村官”。 “乡亲们这么信任我,我一定在未来的三年内把村里的事办好。 ”7月31日,“履新”刚一周的王雨红兴奋地告诉记者。
王雨红走上“村官”路,缘于岳西县去年推行的 “大学生回归工程”。岳西县委组织部组织科科长王业彬介绍,针对村“两委”成员年龄偏大、学历偏低的状况,去年下半年,岳西县财政出资,按照每人每年不低于1万元的标准,由各乡镇聘请本土大学生回村担任书记或主任助理,进行实岗培养。 “回村任职的35名大学生中,7名党员大学生有6人当选村党支部委员、副书记等,平均年龄27岁。其他的大部分也将参选村委会。 ”
作为岳西县招揽大学生回村任职的首倡者,青天乡党委书记王朝阳对村干部素质的重要性有着深刻的体会。“由于村干工资每月只有五六百元,年轻人很少愿意留下来。现在我们这里村干部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上,文化程度最高的就是初中。个别偏远的村,甚至出现多年选不出党支部书记的尴尬局面。这样的村级班子,谈何发展? ”
“必须引入一股新鲜的力量,村级发展才有希望。 ”经过请示县里,王朝阳决定让各村向本村在外的大学毕业生伸出橄榄枝——回村担任村干助理,每月给予1500元左右的报酬。令王朝阳意想不到的是,竟然有很多年轻的大学生回乡应聘。 “他们知识丰富、见识较多,特别是懂得电脑等现代办公工具,对村级事务处理及发展很有帮助。 ”青天乡的做法得到县里的认可,很快在全县推广。
2013年5月,在上海打工的青天乡老鸭村大学毕业生王彤被父母叫了回来,回村当起了“后备村官”。他的到来,给这个曾经“软弱涣散”的村带来一些变化:由于天天按时上班,其他村干也觉得不好意思,慢慢开始按时到村,老百姓再也不愁找不到人办事了。上岗一年多来,王彤最欣慰的一件事,就是经过他的宣传和奔走,改变了村里一些人的陈旧祭祀习俗,将祭祀的纸钱变成了鲜花。
引进来不难,如何留得住才是关键。王业彬认为,最关键的是要让他们找到创业门路,在乡村扎下根,然后才有可能带富乡邻。记者采访的几位回乡大学生也均表示,回乡并不是冲着微薄的工资,主要看重的是农村广阔的发展空间。
最近,王雨红和王彤都在忙着找项目。王雨红打算开一个网店,王彤正在为他的芦笋项目奔走。而在青天乡道义村,“后备村官”刘少华已经走上了创业的征程。安农大园艺专业毕业的他回村后干起了老本行,建起了一个25亩的苗木基地,种植了18000多棵银杏。 “乡里帮我解决了10万多的创业资金,我个人也投了4万多。 ”刘少华说。
本报记者 程茂枝 通讯员 王先国
新闻推荐
岳西城北社区计生协探索养老服务新模式“时间储蓄”助力失独家庭养老
本报讯 近日,46岁的岳西县天堂镇城北社区计生协会员汪月琴来到63岁的社区失独老人刘小琴家中,做了两个小时的家务。在为老人提供养老服务的同时,汪月琴借助社区计生协会平台,也为自己将来“存”下了...
岳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岳西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