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王逸群 通讯员 徐进群)“不管来什么人,招待都是10元-15元的工作餐! ”日前,记者在岳西县白帽镇采访,镇党委副书记吴甲东介绍了当地的就餐新规:从今年2月开始,镇政府食堂一改以往 “开小灶”的习惯,职工就餐、政务招待一律吃“大锅饭”。
在镇政府新建成的食堂里,记者发现无论普通职工还是书记、镇长,都井然有序地排队打饭。 “食堂改革的契机,是去年群众路线教育活动。 ”端着餐盘、站在队伍末端的吴甲东说,去年他们向村里征集镇政府整改意见,有村干提出乡镇食堂“开小灶”吃饭,违背了群众路线的原则,“后来班子研究,认为‘快餐制\’不错,就决定对镇里的食堂进行改造。 ”
今年2月,由镇政府出资16万元,利用乡镇闲置空地,建了一间200多平方米的职工餐厅。 “食堂采用外包模式,通过社会竞聘招募承包人。 ”吴甲东告诉记者,为方便结算,镇政府办公室专门增配了一台电脑,印制了就餐卡和餐劵。
“村级和乡镇职工是每人10元的就餐标准,接待是每人15元的标准。 ”乡镇分管食堂工作的负责人朱成栋介绍,职工就餐都是刷卡消费。根据上级规定,乡镇每月会打卡补贴300元餐费,不足部分个人自行充值,卡内资金不得另作它用,余钱年底清零。 “村级来人办事和接待客人则需要到办公室领取餐劵,所有支出由镇里与食堂按月统一结算。 ”
在食堂承包人余记兵看来,曾经“有油水”的乡镇食堂,如今“挣不着什么钱。 ”他说,告别了大吃大喝、上烟上酒,食堂的管理愈加规范,从用水用电到买菜烧饭,每一项都得精打细算,“乡镇还给我定了奖惩制度,每年营业额的6%会提留,只有职工满意度达标才会返还。 ”他表示,虽然赚得少了,但作为普通群众,心里也忍不住为镇里实打实的改革“点赞”。
说起这次“就餐改革”,在乡镇工作了14年的镇党政办副主任胡焰东也感触颇多。 “起码职工有个干净卫生的吃饭场所。 ”他回忆说,食堂改制前每天职工就餐都是难题,住得近能回家,住得远只能在门口的小饭店凑和。现在不仅吃饭方便,公务接待也简单了,“就餐时间缩短,还节约了开支。 ”他举例说,过去在饭店接待,一桌10个人起码得三五百元,现在到食堂吃工作餐,最多也就150元。
“乡镇食堂改革,一方面减轻了基层接待负担,一方面也改变了干部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吴甲东表示,如今镇里几乎杜绝了公款吃喝,群众也对餐改赞不绝口,“我感觉在老百姓面前能挺直腰杆了。 ”
新闻推荐
本报讯 目前,岳西县圆满完成2015年山区库区农村住房保险试点民生工程投保任务。财政投资153.61万元,免费为全县96007户农村住房投保,参保率100%。农房信息采集、核对、统计整理等工作全面圆满完成,国...
岳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岳西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