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张玉芳通讯员崔泽惠范智
小水利工程建后管护一直是老大难问题,尤其是皖南和大别山区,工程小而散,管护难更为突出。
3月底,记者在岳西县冶溪镇金盆村走访时就发现,该村只有4个村民组,80多户,300多口人,村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一年收上来的水费只有2000元。如此小规模的工程,实现专业化、物业化管理显然不切实际。那么,水管断了、自来水停了怎么办?村民朱爱华说,“打电话给白毛老。 ”
“白毛老”,指当地退休教师刘纯厚,今年67岁,满头银发。不过,一接到电话,老人就从家里直奔过来:“先去蓄水池看一下,如果蓄水池也没水,就要上山去查。 ”
叫做龙头崖的这座山离村里有3公里,取水点、沉淀池都在山头上,刘纯厚要一米一米地沿路排查,检查完管道再到取水点看看是否取水池、沉淀池被堵上了。如果被堵上,就要下去清理,无论寒冬酷暑。
2013年农历腊月,自来水断了,刘纯厚和村支书刘焱林上山一看,池子被堵上了。 “零下几度,池子里的水齐腰深,摸起来都冷得哆嗦,但是老百姓急等用水,只能壮着胆子下去。 ”刘纯厚和刘焱林两个人轮流,一个人跳下去清两分钟就上来换另一个,一直忙到晚上9点,才清好池子,通上了自来水。
“回家后老婆气得直骂,多大年纪了,还逞能! ”刘纯厚心里清楚,这是“老婆子”心疼他的身体。因为这样的事情,从2009年村里通自来水开始,刘纯厚一干就是8年。
“原来都是一个月去清一次,去年池子加固,才改为一个季度一次。每逢下雨,都要上去清理一次,每年跑几十趟毫不夸张。 ”刘焱林说,刘纯厚不会骑车,只能靠步行。村里每年给他500元管理费,但是采访中,村民都告诉记者,“就是无偿的!要是为了钱,刘老不需要这么辛苦! ”
刘纯厚退休前是一名教师,退休工资不低,管护自来水工程完全是出于最朴实的想法:“为老百姓做点事总比打牌混日子好。”刘纯厚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项实在的民生工程,如果没人管,“过两年肯定就不行了”。因此,2009年,村里提出成立自来水管理小组时,刘纯厚主动接下重担。 “老百姓看在眼里,都信他敬他,他来收水费,没人有任何闲话。 ”朱爱华告诉记者。
邻近的溪河村团结组,同样有一名让大伙儿敬重的老人,叫陈显然。他退休前是镇水利站职工,回家后被推选为村民组长,对于修水治水的事充满感情,更不愿含糊。
“去年它还是一口臭水池,水塘周围建满猪圈、厕所,一到夏天,苍蝇乱舞,臭味扑鼻,看着我很不好受。 ”去年下半年,陈显然召集全组41户165人开会修塘,连续开了三天会,但大伙儿一听说要拆迁猪圈、厕所,没一个人表示同意。陈显然百般协调,落实了拆迁方案后,有些人开始动心。 “村民一同意,我当天就把挖掘机调过来,生怕他们反悔”。工程钱则都由陈显然垫付着。猪圈、厕所拆迁之后,水塘旋即扩挖整修。修好后,管护责任也落到他肩上,每天早晨起来,先围着水塘捡一遍垃圾,村庄彻底告别了脏乱臭。
陈显然不仅没有一分钱补助,并且修塘总花费近7万元,除财政补助3万元和群众筹工以外,他还垫付了7000元。平常,塘口有些小毛病,也是他出工出力维修。
“以前像这样村组的塘、沟、渠等都由村民组维护,责任落实不到人,管理难到位。 ”岳西县水利局农建办主任余德馨说,老党员、老村干、老退休干部、老复员军人、老模范人物这“五老”群体接手管理后,更有威信,处事公道,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央提出,鼓励‘新乡贤\’反哺乡村、参与乡村治理,‘五老\’管‘八小\’,走出了一条山区因地制宜管护小农水的新路,也给‘新乡贤\’发挥余热提供了一个生动样本。 ”该局局长胡天南也表示,针对“五老”群体年龄大等实际,他们正在动员一些更年轻的“乡贤”来接过接力棒。
新闻推荐
7月3日,岳西县横河村野生红花油茶基地里,油茶合作社社员在查看油茶果实长势。今年以来,在社员的精心抚育管护下,基地内千余棵野生红花油茶喜结硕果。据了解,目前最大单株挂果量80颗,单果最大重量达300...
岳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岳西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