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入秋以来,气温依然偏高,部分患者过度贪凉诱发风湿病。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专家表示,百色秋季的湿度很大,然而很多人却一味贪凉,过度吹冷气睡凉席,在下雨天也不注意保暖,加上身体劳累等因素,使风湿病的症状加重,甚至病情恶化。
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内科主任陶丽菊教授提醒市民:“每年入秋后,风湿免疫科的患者人数就会明显增多。这和很多患者在炎热的秋季过度贪凉有关。”据介绍,很多患者在冬季比较注意保暖,在秋季却往往忽略这一点。如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如果在空调温度比较低的环境里不注意保暖,很可能加重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困难、晨僵(早起时关节僵硬)等症状。
陶丽菊介绍,“晨僵”是类风湿关节炎的第一个症状,常在关节肿痛前出现。因此,如果早上起床时发现自己双手关节僵硬,无法洗漱和梳头,并持续30分钟以上,部分患者还有乏力、低热、胃纳不好、体重减轻、手脚麻木等症状,那就要引起重视了。有些人以为是血气不好,忽视检查,反而耽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期。
陶丽菊表示,要避免风湿病的发病及病情加重,患有风湿病的患者,入秋以后应避免较长时间停留在温度较低或比较潮湿的环境中;空调温度不宜调得过低,还要避免空调的冷风直接吹到身体;夜间休息时不要受凉;下雨时不要淋雨,尽量避免在阴雨天气到户外活动;还要注意下肢保暖,及时增减衣物。另外,风湿病的患者,早上最好用温水洗手。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还了解到很多患者出现受风寒湿气后颈腰椎、四肢疼痛或者麻木加重,就认为自己得了“风湿”,往往服下大量中草药来治疗“风湿”,却难见效果,他们真的患上了“风湿”了吗?
陶丽菊解释,风湿病是一组侵犯关节、骨骼、肌肉、血管及有关软组织或结缔组织为主的疾病,其中多数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多较隐蔽而缓慢,病程较长,且大多具有遗传倾向。广义上认为凡是引起骨关节,肌肉疼痛的疾病皆可归属为风湿病。延续下来,至今在风湿病分类上,广义的已有100多种疾病,包括了感染性、免疫性、代谢性、内分泌性、遗传性、退行性、肿瘤性、地方性、中毒性等多种原因引起的疾病。狭义上应该仅限于内科与免疫相关范畴的几十种疾病。其中有些病还是跨学科的,如痛风、骨性关节炎、感染性关节炎。风湿性疾病是一类侵犯多种组织多系统和内脏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程度不同的免疫性炎症反应,可致成各种组织和器官损伤,严重影响其正常功能。甚至造成致命性损害。
以上提到的症状应该叫“肌筋膜炎”,肌筋膜炎又称“腰背肌损伤”、“腰背部纤维炎”、“腰背筋膜疼痛症候群”等,是指肌肉和筋膜的无菌性炎症反应,当机体受到风寒侵袭、疲劳、外伤或睡眠位置不当等外界不良因素刺激时,可以诱发肌肉筋膜炎的的急性发作,肩颈腰部的肌肉、韧带、关节囊的急性或慢性的损伤、劳损等是本病的基本病因。由于在急性期没有得到彻底的治疗而转入慢性;或者由于病人受到反复的劳损、风寒等不良刺激,可以反复出现持续或者间断的慢性肌肉疼痛、酸软无力等症状。
“大多数风湿病患者不需要过分忌口,但要适当补足一些维他命和含钙、铁、锌等矿物质的食物,既增强身体的免疫力,也能预防骨质疏松、贫血等。”陶丽菊表示,功能锻炼同样很重要,关节功能锻炼是类风湿关节炎缓解期的一种治疗手段,抗阻力运动、扶拐站立及步行等,可以有效增加肌力,保存关节的活动能力,防止关节挛缩、肌肉萎缩。
在早期诊断方法上,陶丽菊介绍,“类风湿因子”的阴阳并非是确诊的唯一依据。若其显示为阴性,还要结合其他的血清学指标联合诊断。目前可以检测抗瓜氨酸化蛋白抗体等一系列指标来综合评定。如果确诊为类风湿,则主张早期干预治疗,尽快控制病情。
新闻推荐
车顶上挂满花篮,掉下来怎么办?9月23日,网友“师戳傅”在本地论坛上发帖称其早上送货,途经市区社保大厦的十字路口时看到一辆百色开往田阳的班车,车顶上绑了一...
百色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百色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