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新闻 会宁新闻 靖远新闻 景泰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白银市 > 靖远新闻 > 正文

靖远剪纸世家四代传承非遗文化

来源:白银晚报 2015-09-22 07:54   https://www.yybnet.net/

图为戈永兰老人在剪纸。

本报记者乔斌文/图

剪纸是中华民族最普及的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靖远剪纸的渊源至今虽无史可考,但它的产生、存在和发展足以证明靖远县先民及后辈的聪明智慧。

靖远县84岁高龄的老人戈永兰小时候学会了剪纸,长期以来为邻里乡亲服务,还把这门绝活一代代地传给后辈子孙。如今,老人一家四代同堂,剪纸能手与剪纸爱好者多达10余人,他们一直默默地传承着民间剪纸艺术。

作为“传家宝”的技能,这个家庭没有把剪纸当作商业性营利活动,替人剪纸从来分文不取,以这种特定的表现形式继承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本质。

近日,戈永兰老人和女儿赵金柱向记者讲述了家族四代人,为这一文化遗产付出的艰辛和努力,饱含了时代的沧桑与感恩。

60多年剪纸技能代代相传

今年84岁的戈永兰老人是靖远县乌兰镇东关村人。据她回忆,自己的老母亲和姥姥就是村里很有名气的剪纸能手,母亲善剪花样,那时候农村没有红纸,就拿着上坟的黄表纸剪,按着剪纸的图案,在衣服和鞋面绣上一幅幅花团锦簇的图案。她的剪纸,精细繁复,深得村民欢迎。

久而久之,10多岁时,戈永兰老人跟母亲学会了各样式的剪纸,戈永兰老人对记者说,剪了60多年,就是看到什么就剪什么,逢年过节剪剪“干人儿”(“干人儿”是靖远风俗里的神仙,传说是天堂与人间的使者,它和“灶王爷”一样能为人们除祛不祥),那可是讲究活,“平时花子剪好了,吃馍馍喝凉水都高兴,剪不好,连饭也吃不下。”

戈永兰的小女儿赵金柱是本家第四代传人,据她介绍,母亲虽然不会写自己的名字,但是她对美却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敏感。海底的龙、天上的凤、水中的鱼、枝上的雀;菊花、牡丹、莲花;燕子、蝴蝶、小鸡等,都剪得栩栩如生。单是一个“喜”字,她就能剪出好多种,而且信手拈来,不画模子,阴剪阳剪,活灵活现。

记者了解到,一年十二月,无论是年节的窗花、炕围花,清明的“寒燕”,娃娃们的老虎鞋帽,还是丈夫的烟荷包,女人的肚兜、花鞋垫,婚丧嫁娶、小儿百天、老人祝寿、村庙上祭神等,都能够用上戈永兰的剪纸,甚至有的慕名者希望出大价钱去买戈永兰的作品,戈永兰总是说:“你这是让我害臊哩,一个花花还要卖钱?快拿去,快拿去!”

在她们的家庭中,剪纸成了一种默认的家庭式文化,作为一种兴趣爱好代代传承。戈永兰老人的后辈子孙成员有30多人,剪纸能手与剪纸爱好者有10多人,其中不乏代表性传人。小女儿赵金柱为第四代传人,赵金柱的侄女种静为第五代传人,她们人人能剪善绣。

说起剪纸艺术,戈永兰捂着嘴笑:“都是瞎弄着哩,每天剪剪花,人也活得扎实,自己的女娃娃们也爱学,剪花总比打麻将、没事搬舌头强得多!”

“后继无人”是赵金柱最大的心事

为了照顾老母亲,赵金柱把戈永兰接到县城新城和自己住在一起,母女俩的日常生活就是以交流剪纸技艺为主。女儿羡慕母亲技艺精湛,母亲也经常夸赞小女儿的灵气,戈永兰常说:“生了六个女娃娃,就数小女儿坐得住,剪花就指望一把剪刀,好坏都在一双手上。”

虽有天赋基因,但剪纸还是要靠扎实的基本功。赵金柱说:“兰花、兔子虽然线条简单,一天重复剪上八九个小时,心里毛躁的人是干不了的。”

赵金柱年前生了一场大病,辞了工作,于是有了更多的时间一心一意琢磨她的剪纸,对于第四代传人的身份,她与母亲最大不同的是,自己在剪纸上会加上现代元素和靖远特色。“母亲爱剪的‘干人儿\’和‘丧葬纸活\’,我就不会剪。”

赵金柱最近创作了长一米的四条屏风——“梅兰竹菊”,戈永兰老人看到后,对其中菊屏风不太满意,她指着菊花剪纸对记者说:“你看,这菊花太散漫,菊花尖尖既要细,又要硬得扎手才好哩。”

赵金柱对母亲的指点十分认可,她笑着说:“剪纸的时候一定要气定神闲,特别是细微处,更是要屏气凝神,行剪要准、匀,要有精气神,这点就和老妈差得远了。”

对于剪纸如何传承下去,赵金柱不免担忧,自己的孩子是个儿子,今年只有12岁,“用儿子的话说,‘有剪纸那功夫,一场足球都踢回来了。’没办法。”她叹气。

赵金柱说,自己的外甥女,倒是挺喜欢剪纸,而且很有灵气,家里开始把她当作第五代传人培养。“我们也不好强求她将来一定要以剪纸为职业,但是也会旁敲侧击,告诉她有这个实力,有这种天赋,好好努力,将来在剪纸上肯定有大作为。”

戈永兰老人对记者说:“现在娃娃们都要好吃好穿,剪花要坐冷板凳,哪个娃娃能耐得住清寒?闲的时候动动剪子剪个花,年轻人还是要好好上班。”

赵金柱认为,这个手艺要是失传就很可惜。据她介绍,靖远县会剪纸的手艺人越来越少,像他们这种剪纸世家更是稀少,但是对于现在的年轻人,要靠一把剪刀,挣出一套房子,成家立业,根本不可能。人都是现实的,把剪纸当兴趣,没有问题,真正要靠它谋生,很难。“就是我现在,也难靠这个手艺吃饭,谁愿意来干剪纸这行?”

希望能将剪纸技艺产业化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靖远县目前没有一个剪纸行业的协会组织,在靖远县当地,仅剩的为数不多的老剪纸艺人,基本上互不往来,他们完全凭个人喜好各自为战,形不成合力。“不仅如此,由于没钱赚,原本可家传的手艺,自家人也没有愿意学的,许多剪纸样子和手艺濒临失传。”赵金柱惋惜地说。

三分剪,七分裱,剪纸艺术要想提升价值,必须与时俱进。“一张剪纸可能值不了几个钱,可一旦经过装裱加工,经过与其他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其价值便会翻倍增长。”赵金柱说,她希望有一天靖远剪纸能成为一个集制作、装裱、销售一条龙的文化产业,这样才能使剪纸走出目前进退两难的境地。

图为第五代传人种静剪的八骏图。

图为第四代传人赵金柱和儿子在剪纸。

新闻推荐

为什么讨薪的主角总是农民工?

□乔斌时空关注9月22日,靖远县女子王某因多次讨要承包商工资未果,遂于14时爬上靖远北城区某住宅楼顶,以跳楼的方式索要工资。一提到讨薪难,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农民工,因为绝大部分的讨薪...

靖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靖远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靖远剪纸世家四代传承非遗文化)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